膝关节是咱们日常活动中最常用的关节之一,一旦不小心被撞、扭伤,或者摔倒磕到,第一时间的处理特别重要——要赶紧遵循RICE原则(制动、冷敷、加压、抬高)来处理,能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避免损伤加重。
受伤后第一时间:RICE原则要记牢
RICE是处理膝关节急性损伤的核心原则,每一步都不能少:
- 制动(Rest):别再让伤腿受力,暂停所有需要负重的活动(比如走路、爬楼梯、提重物),不然会把损伤越弄越重;
- 冷敷(Ice):用冰袋或者冻成冰的矿泉水瓶敷伤处,但一定要隔一层毛巾(别直接贴皮肤),每次敷15-20分钟,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
- 加压(Compression):用弹性绷带轻轻裹住伤处,力度要刚好能感觉到压力(别绑太紧,不然会勒得慌、影响血液循环);
- 抬高(Elevation):把伤腿放在枕头或者靠垫上,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比如躺着时垫两个枕头),帮助血液回流,消肿更快。
有研究显示,伤后15分钟内规范做RICE,能让肿胀减轻约40%。要注意的是,冷敷的间隔时间不能短于2小时,不然可能会冻伤皮肤。
药物怎么用?别乱涂
受伤48小时后,如果还有疼痛或者淤青,可以根据情况用外用药物,但得注意这些细节:
- 活血化瘀类药膏:如果皮肤没破但有淤青(比如腿上紫了一块),可以用这个;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凝胶:能局部消炎止痛,缓解膝盖的疼;
- 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必须得医生开了才能用,而且连续用不能超过3天(别自己随便买)。
用的时候还要记住:①别涂在破了的皮肤上(会刺激伤口);②薄薄涂一层就行(别涂太厚,吸收不了反而黏糊糊的);③换不同药膏时,要把之前的残留洗干净;④涂完可以用绷带或者护具稍微固定一下,效果更好。
有临床试验显示,联合用非甾体抗炎药凝胶和加压包扎,能让疼痛评分降低2.3分(用常见的VAS疼痛量表测的)。
康复训练:慢慢来,别着急
恢复期要讲究“动静平衡”——不能一直不动(会僵),也不能动太多(会加重),按阶段练:
- 早期(伤后1-3天):做踝关节泵运动——来回勾脚、绷脚(就像踩油门和松油门那样),每次5分钟,每小时做一次,促进血液循环;
- 中期(4-7天):慢慢开始做直腿抬高——躺着把腿伸直,慢慢抬起来(抬到离床面10-20厘米),保持1-2秒再放下,每次做10-15下,维持肌肉力量;
- 后期(8-14天):练本体感觉(就是膝盖的“平衡感”)——比如单腿站着保持平衡(扶着椅子或者墙,慢慢减少支撑),每次站10-15秒,逐渐延长时间。
康复时还要注意:①每次不动的时间别超过30分钟(比如坐着别太久,隔会儿动一动);②每天总共要活动2小时左右(别一直躺或坐);③抬高伤腿时,稍微翘10-15度(比如垫枕头时把腿根稍微抬一点),更利于消肿;④敷冰的时候要注意皮肤有没有发红、刺痛,如果有赶紧停。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损伤可能不轻,一定要及时找医生:
- 肿了超过3天还没消(正常肿胀会慢慢减轻,一直肿要警惕);
- 膝盖弯不到90度(比如没法正常蹲下来,或者弯腿时疼得厉害);
- 单腿站不住(比如想站着穿袜子,伤腿根本撑不住);
- 摸的时候有骨头突出的地方疼,或者感觉膝盖晃悠不稳(像“腿软”一样)。
去医院后,医生可能会开这些检查:①第一次看病通常拍X线片(看看有没有骨折);②如果怀疑韧带伤了(比如膝盖拧了一下),要做MRI;③有27%的隐藏骨折(表面看不出来)得用CT才能查到;④超声能查软组织的损伤(比如肌腱、滑膜)。
想重新运动?先过“三关”
等膝盖不疼不肿了,想重返运动(比如跑步、打球),得先通过这三个测试:
- 基础关:平地连续走10分钟,膝盖没更疼或者肿;
- 进阶关:上下10级楼梯,膝盖不疼(别扶扶手,自己慢慢走);
- 终极关:单腿站30秒,稳当不晃(别东倒西歪)。
重新运动时还要注意:①可以戴开放式护膝(别买那种裹得太紧的),增强膝盖的稳定性;②运动前先做10分钟动态热身(比如慢走、高抬腿、活动手腕脚腕);③等膝盖温度升2℃左右(比如热身完有点热),再做拉伸(不然容易拉伤);④遵循“动一会儿、歇一会儿、再动”的模式(比如跑5分钟歇1分钟,慢慢加量)。
总之,膝关节损伤后的恢复需要耐心——从受伤后的第一时间处理,到后续的康复训练、检查评估,每一步都要稳。别嫌麻烦,按科学的方法来,才能让膝盖尽快恢复正常,避免留下慢性疼痛或者不稳的问题。记住:膝盖是“用一辈子的”,养好了才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