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鼻子突然出现持续不通气的情况,大多是急性鼻炎(比如感冒引起的)或者慢性鼻部问题导致的。下面从症状应对、检查方向、紧急就医信号,还有常见护理错处这几方面,帮大家理清楚怎么处理。
急性鼻炎(病毒性鼻塞)的应急处理
急性鼻炎常跟着感冒一起出现,典型表现是鼻子干、黏膜肿,而且鼻子一直堵得慌。这时候可以先做3件事缓解:
- 给鼻子“补水”:每天喝够1500ml温水或淡盐水,帮身体保持湿润;家里用加湿器把湿度调到40%-60%,避免鼻腔太干燥。
- 用药听医生的:如果需要用抗病毒药或血管收缩类滴鼻液,一定要遵医嘱——尤其是滴鼻液,最多用3天,用久了可能变成药物性鼻炎,反而更堵。
- 辅助通气小技巧:早上用生理盐水冲鼻子(注意必须用灭菌水配的冲洗液,别用生水);晚上侧着睡,能减轻单侧鼻塞的情况。
慢性鼻塞该怎么查原因?
如果鼻塞超过10天没好,或者反复发作,得警惕下面几种问题:
- 鼻子结构异常:比如鼻中隔偏曲(鼻子中间的软骨歪了)、下鼻甲肥大(鼻腔里的骨头增生),这些会挡住气流;
- 鼻子里长了“小东西”:像鼻息肉、腺样体残留这些良性增生物,也会导致持续鼻塞;
- 慢性炎症: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这些免疫性炎症,长期刺激黏膜肿胀。
想查清楚可以一步步来:先去耳鼻喉科做前鼻镜检查(初步看鼻腔情况);如果需要深入看,做鼻内镜(能查到鼻腔深部和鼻咽部);必要时做鼻窦CT,精准找出问题在哪。
科学缓解鼻塞的3个方法
- 冷热交替敷鼻梁:用温毛巾(不超过40℃)敷1分钟,再换凉毛巾敷1分钟,交替5次,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 练“单侧呼吸”:每天花点时间,交替捏着一个鼻孔用另一个呼吸,慢慢增强鼻腔的调节能力;
- 管好环境防过敏:过敏季节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尘螨、花粉这些过敏原的接触。
有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出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别拖,立刻找耳鼻喉科医生:
- 单侧鼻塞还流黄绿色脓鼻涕,超过7天没好转;
- 突然闻不到味道,或者完全丧失嗅觉;
- 脸一直胀疼,或者有明显压迫感;
- 小孩出现张嘴呼吸、睡觉翻来覆去睡不好。
这些护理错别再犯了!
很多人鼻塞老不好,其实是护理错了:
- 自己熬中药做滴鼻液→可能引发化学性鼻炎;
- 用力揉鼻子、按鼻梁→容易弄伤鼻腔黏膜;
- 用没烧开的自来水冲鼻子→生水有细菌,可能感染;
- 老挖鼻子→破坏鼻前庭的保护屏障,越挖越容易堵;
- 自己加量或延长滴鼻液使用时间→会依赖药物,变成药物性鼻炎。
有数据显示,约35%的慢性鼻塞患者都踩过这些护理误区。建议大家记个“鼻塞日记”:每天写下症状变化(比如早上堵得厉害还是晚上)、用了什么药的反应(比如用了滴鼻液有没有缓解)、接触过什么环境(比如今天打扫了卫生,或者去了花粉多的地方)——这些记录能帮医生更准确判断原因。
其实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鼻塞,关键是先分清楚“为什么堵”,再针对性处理。只要用对方法、避开误区,再长期做好护理,大部分人的鼻塞都能有效控制,不用一直“堵得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