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不少人总觉得手脚冰凉、浑身发僵,穿得像粽子还是暖不起来。其实,身体的“暖能”不是全靠外套裹出来的——吃对食物、动对方式,能帮身体激活“自产暖气”的能力,从里到外暖起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冬天怎么用日常方法把“冷感”赶跑。
羊肉:冬天的“天然暖宝宝”
羊肉是国人冬天补暖的“老熟人”,它的暖身本事来自刚好的营养搭配——每100克羊肉里有19克优质蛋白和14克脂肪,其中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比例差不多1:1.2,这种组合既能快速给身体供能,又不会给血管添负担。另外,羊肉里的血红素铁特别好吸收,能让血液“载氧能力”升级,帮身体更快产生热量。选羊后腿肉最香,炖的时候加些当归、黄芪之类的中药材,既能把羊肉的营养“逼”出来,还能中和它的燥性,不会吃了上火。
根茎类蔬菜:从地里挖出来的“暖炉”
红薯、胡萝卜这些埋在土里的根茎菜,是大地给冬天的“暖身礼物”。红薯里的黏蛋白能和膳食纤维缠在一起,让它在胃里待更久,慢慢释放热量,暖得更持久;胡萝卜里的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联手”,能让毛细血管更有弹性,帮血液流到手脚末端。想换个吃法,可以把红薯和紫甘蓝切成丁拌成“彩虹沙拉”,紫甘蓝的花青素能抗氧化,帮改善末梢血液循环,让手脚暖得更快。
坚果:口袋里的“微型能量包”
核桃、板栗这些坚果,像装在口袋里的“能量小炸弹”。核桃里的ω-3脂肪酸很特别,身体能把它变成对血管好的DHA和EPA;板栗煮熟放凉后,里面的淀粉会变成“抗性淀粉”,既能稳住血糖,又能扛饿更久。每天抓一把核桃、几颗栗子,或者搭配杏仁奶喝,方便又能补暖。
辛辣调料:让血管“松口气”的天然帮手
辣椒、生姜这些“辣家伙”,是让血管“打开开关”的小能手。辣椒里的辣椒素能激活身体里的“暖感受体”,让血管放松张开,改善手脚的血液循环;生姜里的活性物质更“全能”,既能减少身体的炎症反应,又能扩张血管。想喝热饮的话,可以做杯“双辣姜茶”——几片鲜姜、几个干辣椒,用热水泡开,加一点糖调味,喝下去从喉咙暖到肚子。
运动:激活身体的“恒温开关”
光吃不够,动一动能让身体的“自产暖气”更给力。可以试试间歇运动——每天分几次做些抗阻训练(比如举哑铃、深蹲)和有氧运动(比如快走、跳绳),这种方式能有效提升皮下温度;另外,看电视的时候别闲着,做手指操(握拳、伸展手指循环做),研究说这样能加快手指的血流速度,改善手脚冰凉。
要注意:这些“冷”是身体在报警
不是所有的“冷”都是穿少了——如果出现这几种情况,赶紧去医院:①一只胳膊或腿一直冷,还麻、刺痛;②皮肤长了异常的斑块;③体温一直比别人低(比如基础体温总在36℃以下)。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者得了雷诺综合征等问题,体检时要重点查甲状腺功能、血管超声这些指标。
冬天暖身,其实是“内外配合”的事儿——吃能供能、促循环的食物,动能激活身体的“恒温系统”,再学会识别异常的“冷”信号。把这些日常小事做好,不用裹成粽子,也能舒舒服服过一个暖呼呼的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