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流传着“癌症会传染”的说法,甚至有人担心和舌癌患者接吻会“中招”。其实这种担心源于对癌症本质的误解——舌癌是头颈肿瘤科常见疾病,它的发病机制和传染病完全不同:癌症是机体内部细胞的“叛乱”,像汽车自燃是自身部件故障;而传染病是病原体的“入侵蔓延”,像野火由外而内扩散,根本是两回事。
基因突变才是舌癌的“元凶”
舌癌的形成就像细胞“造反”:正常细胞长期受吸烟、酗酒、嚼槟榔等刺激,DNA的“修复机制”出了问题,调控细胞增殖的关键基因(比如TP53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这些突变细胞躲过免疫系统的“监控”,慢慢长成恶性肿瘤。整个过程是身体内部的“管理失控”,没有外来病原体,也不会变成“传染源”——就像电脑因自身bug崩溃,不会传染给其他电脑。
接吻到底会不会传舌癌?
我们的唾液里有1000多种常驻微生物,但对健康人没威胁。研究发现,接吻交换的微生物量,其实和握手时皮肤接触的差不多。舌癌患者口腔里虽然有肿瘤细胞,但这些细胞离开身体后活不了多久,碰到健康人的免疫系统更是“不堪一击”。美国癌症协会早就明确: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癌症能通过唾液传染。
那些“特殊案例”和日常接触无关
曾有极个别“移植后传癌”的报道,但这是器官移植的特殊场景——接受移植的人要吃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变弱,才有可能极低概率被植入癌细胞。这和日常接触完全不沾边,就像担心游泳池里的水会变成氢弹一样多余。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过,癌症患者的家属得癌的概率和普通人差不多。
舌癌防治的三大“黄金法则”
- 早识别预警信号:如果口腔溃疡持续2周还不好,或者有吞咽疼、说话含糊、脖子淋巴结肿大,一定要尽快就诊。要分清普通溃疡(7-10天自己好)和癌性溃疡(越变越大)。
- 管控高危因素:戒烟限酒、别嚼槟榔,40岁以上每半年做次口腔检查。研究发现,戒烟10年,舌癌风险能降一半。
- 配合治疗恢复:现在常用“手术+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术后可以通过语音训练恢复说话能力。要保持口腔湿润(唾液pH值尽量在6.5-7.5之间),用软毛牙刷避免弄伤黏膜。
科学防护记住“三不”
- 不恐慌:明确癌症不会传染,别歧视患者;
- 不侥幸:重视口腔白斑、红斑这些癌前病变的筛查;
- 不盲从:别信“酸碱体质致癌”这类伪科学,看病找正规医院。
最后要提醒的是,舌癌本身不传染,但有些致癌因素会传——比如HPV-16型人乳头瘤病毒。适龄人群可以打HPV疫苗,避免多个性伴侣等高危行为。如果口腔有异常,一定要去肿瘤专科医院规范诊疗,别自己吃消炎药或用偏方耽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