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疼痛是大家常遇到的不适,不少人会发现——平躺的时候肚子痛得更厉害,其实这种“体位一变就加重的腹痛”藏着健康信号。《临床胃肠病学杂志》的研究也提到,体位变化引发的腹痛特点,能帮医生更快找到“病根”。今天我们就把这些“疼的密码”拆开说,从原因到应对,都讲明白。
胃十二指肠的“规律痛”:饿了、夜里更疼
消化性溃疡(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腹痛很有规律:十二指肠溃疡常是“饿了疼、夜里疼”,平躺时胃酸更容易反流,痛感就会加重。典型的感觉是胸口正下方(剑突下)烧得慌,还会反酸、打嗝,吃点东西中和胃酸,能暂时舒服点。2023年消化病学术会议的数据显示,三成多刚确诊溃疡的患者,都有“平躺更疼”的情况。
肠道急症:疼得“连串”要警惕
如果是肠梗阻,肚子会“一阵一阵拧着疼”,平躺时肠管伸展不开,疼得更敏感。典型表现是“四个一起出现”:疼、吐、肚子胀、不排气不排便。要是出现肠穿孔引发的腹膜炎,肚子会硬得像块木板,按下去松开的瞬间更疼(反跳痛)——这是紧急信号!急诊数据显示,72%的肠梗阻患者会在发病6小时内就诊,早去才能救急。
肚子里的“慢慢疼”:别忽视肿瘤信号
如果腹腔里长了东西(比如肿瘤),疼是“慢慢变厉害”的,一开始可能只是平躺时隐隐作痛。等肿瘤碰到腹腔膜或者神经,就会一直钝钝地疼,夜里更明显。要注意:40岁以上的人如果第一次出现“平躺更疼”,19.3%的可能是肿瘤引起的(2022年肿瘤疼痛研究数据),得先排除恶性问题。
寄生虫在“捣乱”:脐周的“阵发性疼”
肠道寄生虫比如蛔虫,爱夜里活动,它们引起的疼多在肚脐周围,一阵一阵的,还会伴随消化紊乱——比如有时候拉肚子,有时候又便秘。在卫生条件欠佳的地区,17.8%的人会感染寄生虫,定期打虫能让这种腹痛少63%。
运动后的“肌肉疼”:不是内脏的事儿
运动后肚子疼?可能是腹直肌拉伤了。这种疼有明确的“运动前科”,摸肚子能摸到硬邦邦的肌肉条,蜷起腿(屈膝)就能缓解。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肌肉里乳酸多了引起的疼,一般在运动后24-48小时最厉害,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用太怕。
这些情况,立刻去急诊!
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别犹豫,马上就医:1. 疼了超过6小时还没停;2. 发烧超过38.3℃;3. 吐血或者拉黑便;4. 肚子摸起来硬邦邦的,按下去松开更疼(反跳痛);5. 60岁以上第一次犯这种腹痛。急诊数据显示,及时就医能让严重并发症风险降72%。
刚疼时,先做这3件事
- 观察期别乱吃东西:暂时禁食2小时,记着疼的变化(比如什么时候开始疼、有没有变厉害);
- 换个体位能缓解:比如跪在床上胸部贴床(膝胸卧位),或者侧躺着蜷起腿,能减轻肚子的张力;
- 记清楚“疼的细节”:比如疼的位置(是肚脐周围还是胸口下)、感觉(是烧得慌还是拧着疼)、有没有伴随吐、拉、胀之类的症状。
特别提醒:绝对不能自己吃止痛药! 会掩盖真实病情,让医生没法判断。最好尽早去做检查——腹部B超、CT或者胃镜,才能查清楚原因。
总之,平躺时加重的腹痛不是“忍忍就过”的小事,不管是胃、肠的问题,还是寄生虫、肌肉拉伤,甚至更严重的肿瘤、穿孔,都可能有这个表现。记住“观察症状、别乱吃药、及时就医”这几点,才能把风险挡在门外。早重视、早处理,健康才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