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颜色辨风险:胃溃疡出血急救关键三步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0-27 10:28:4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31字
胃溃疡引发呕血的病理机制,揭示出血风险分级标准,提供从症状识别到急诊处置的全流程应对策略,重点阐述现代内镜技术在止血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胃溃疡消化道出血呕血胃镜检查止血治疗胃黏膜损伤血管破裂抑酸药物幽门螺杆菌消化内科
呕血颜色辨风险:胃溃疡出血急救关键三步

胃溃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本质是胃黏膜“保护系统”与“攻击因子”失衡——当溃疡深度累及黏膜下层血管时,就可能引发不同程度出血。据最新数据,我国每100人中约0.8-1.2人每年会得消化性溃疡,其中4%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急性出血并发症。

出血特征:从呕吐物和粪便看“信号”

呕吐物颜色能直接反映出血的急缓与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吐鲜红色血说明正在大出血,出血速度超过每分钟50ml,需立即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吐咖啡渣样物质,是血液与胃酸反应形成正铁血红素的结果,提示出血已超过2小时;拉黑便意味着消化道持续出血,每天出血量超50ml就会出现;还有隐性出血,需通过验血发现,比如血红蛋白浓度慢慢下降。

出血机制:不是“突然”发生的损伤

溃疡出血要经过3个病理过程:一是血管被侵蚀——溃疡越深,基底血管越易暴露,胃酸和蛋白酶会持续破坏血管壁,溃疡每深1mm,血管破裂风险上升7%;二是压力骤变——剧烈呕吐时胃内压可达200mmHg(是正常的5-8倍),这种突然的压力变化容易挤破血管;三是凝血恶性循环——持续出血会消耗凝血因子,越出血越难止住。

诊疗进展:现在有哪些止血方法?

急诊胃镜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金标准”,建议出血后24小时内做。胃镜下能直接止血:一是热凝治疗(如氩离子凝固、高频电刀),通过“烫闭”血管止血,即时成功率达85%;二是金属止血夹,新型钛夹能承受200mmHg压力,适合看得见血管残端的情况;三是药物注射(如肾上腺素),收缩血管后配合其他方法效果更好。若胃镜止不住或无法手术,还能做血管介入治疗——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术堵出血血管,技术成功率约75%。

急救处理:院前要做好这5点

突发出血时,院前急救需注意:1. 体位:保持45度半卧位,降低呕吐物呛入气管的风险;2. 禁食禁饮:急性出血期需禁食6-8小时,避免刺激创面;3. 监测:每小时记录血压、心率,观察手脚是否发凉、出冷汗;4. 环境:保持安静,限制活动,减少身体消耗;5. 记录:记好呕血量、黑便次数,给医生评估参考。

二级预防:4步防复发

要避免再出血,需综合调整:1. 根除幽门螺杆菌:规范用四联疗法,清除率超90%;2. 调整药物:尽量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选COX-2抑制剂;3. 饮食改习惯:戒烟酒、少喝咖啡,不吃过烫、过辣食物;4. 管理压力:用正念训练等调节情绪,长期压力会让胃酸分泌增加30%-40%;5. 定期复查:治疗后6-8周做胃镜,看溃疡愈合情况。

就诊指征:出现这些情况立即送医

有以下表现必须马上就医:呕血量超300ml(约普通玻璃杯1杯);心率持续超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00mmHg;头晕、出冷汗(休克前兆);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约一小杯)。

目前医学界已有“风险评估+内镜治疗+药物干预”的综合救治体系,及时做内镜止血能让再出血率降到10%以下。关键是要提高健康意识——出现症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后预后会显著改善。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