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影像检查里,MRI(磁共振成像)和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常用的两种核心方法,原理完全不同——MRI靠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作用在人体的氢质子上成像,CT则是用X射线从不同角度拍摄,再通过计算机合成图像。正因原理差异,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侧重。
不同身体系统怎么选?
神经方面的问题,MRI能看清0.5毫米的软组织细节,像脑干病变、脊髓炎症这种细微变化都能显出来,是多发性硬化、脑干肿瘤等疾病的首选;而CT在急性脑外伤时更有用,30秒就能扫完整个脑,快速找到脑出血、颅骨骨折这些紧急情况。
心脏和血管的检查,CT用多层螺旋技术能把冠状动脉拍成立体图像,容易查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MRI能用电影成像技术动态看心脏收缩的情况,适合评估心肌有没有活性。
运动系统的问题,比如半月板损伤,MRI比CT看得更清楚,还能准确判断椎间盘突出压没压到神经根;但复杂骨折的关节面塌陷,CT的三维重建能拍得更精确。
辐射和安全要注意什么?
CT有辐射,不同部位剂量不一样:头部CT大概2mSv(相当于拍几十次胸片的量),腹部CT能到8mSv。不过按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建议,单次CT的辐射风险很低,不用过度担心。
MRI没有辐射,但强磁场有禁忌——装了心脏起搏器的人绝对不能做;怀孕前3个月要谨慎选择;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话,得先检查植入物能不能兼容磁场。
特殊人群防护:检查前要拿掉所有金属物品(比如项链、耳环、钥匙),甲状腺这种对辐射敏感的器官,可以用铅衣保护;有幽闭恐惧症的人,能选开放式MRI,或者在镇静状态下做;危重病人选CT更好,因为检查时间短。
做检查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MRI检查时会有噪音(大概110分贝,像吸尘器或电钻的声音),时间也长,通常要20-45分钟;CT环境相对安静,常规检查只要5-10分钟。
费用上,MRI一个部位大概800-1200元,CT是500-800元。有些医院会采用“CT初筛+MRI精准诊断”的联合模式。
快速选检查的小技巧
急诊外伤(比如摔到头、撞了腰)先选CT,能快速排除脑出血、骨折这些紧急情况;
神经症状的话:突然手脚麻木,建议选MRI;突然头痛还吐,先做CT看看有没有出血;
肿瘤筛查:肺里有结节用低剂量CT;肝脏有占位性病变选增强MRI;
运动损伤:膝盖扭伤首选MRI,脚多部位骨折用CT三维重建更清楚。
现在技术有什么进步?
最近更高强度的MRI设备出来了,能看清0.2毫米的脑部细节,对阿尔茨海默症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观察有帮助;CT方面,人工智能辅助的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胸部CT时能把辐射剂量降低80%,还能保持98%的结节检出率。
选检查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情来定。检查前要告诉医生体内有没有植入物、有没有过敏史这些信息;做增强检查(需要打造影剂)后,建议多喝点水,帮造影剂排出去。科学选对检查方式,既能拿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又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