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患者出现腹水是很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侵犯腹膜,让血管变“漏”了,液体就渗到腹腔里。现在医生会用多种方法综合管理这种情况,帮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控制肿瘤本身是关键
要解决腹水,最根本的是控制卵巢癌原发病灶。研究发现,先做化疗再手术的“新辅助化疗+手术”方案,能让约60%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更容易切干净。如果患者有BRCA基因突变,术后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复发风险能降七成左右——相当于从分子层面“卡住”肿瘤生长的开关。
营养支持帮血管“锁”住液体
血浆里的白蛋白像“吸水海绵”,如果白蛋白太低,血管里的液体就容易漏到腹腔形成腹水。建议每天多吃优质蛋白,比如每餐加个鸡蛋、一点瘦肉或者一杯牛奶。吃点坚果这类含精氨酸的食物,能帮血管内皮更结实;联合维生素D补充,临床试验显示能让腹水消退更快。
利尿剂要“个体化”用
用利尿剂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整,常用呋塞米与螺内酯联合方案,等电解质稳定后可能换成托伐普坦。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每小时尿量,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还要查BNP指标,如果结果异常,提示需要调整利尿力度。有时会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防止肾素“反弹”升高。
腹水引流要“循序渐进”
不是所有腹水都要抽,只有腹围超过90cm或者觉得肚子胀得难受、影响呼吸时才需要。第一次抽腹水不能太多,先放1000ml,停1小时让身体里的液体回渗一下,再继续。如果腹水老反复不好,做腹腔静脉分流术能让生活质量提高不少,但要小心感染。要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能让腹水控制时间更长。
新型靶向治疗帮对付难治腹水
对于难控制的腹水,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比如贝伐珠单抗)加化疗,能让腹膜没那么“漏”。2023年的研究显示,PD-1抑制剂加LAG-3阻断剂的组合,有30%的患者腹水能减轻。还有新型纳米药物载体正在临床试验阶段,以后可能能更精准地把药送到腹腔里,效果更好。
平时患者要自己做好症状监测,每天量腹围、记尿量、称体重,有变化及时告诉医生。现在规范治疗下来,约70%患者的腹水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变好。需要提醒的是,所有治疗都得听肿瘤专科医生的,千万别自己加药、减药或者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