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UC)诊疗里的关键环节。当有人出现持续腹泻、黏液脓血便或肚子痛等症状时,医生常建议做这个检查——它的作用不只是确诊,还贯穿在整个疾病管理的每一步。
确诊UC的“金标准”
结肠镜能直接看到肠道黏膜的样子,UC的典型表现是从直肠开始的连续、广泛炎症:发炎的地方会有血管纹理看不清楚、黏膜发红肿胀、糜烂甚至溃疡;如果病情缓解了,可能会长出假息肉,或者结肠本来的“小袋子”(结肠袋)消失。医生还会用活检钳取5-8块病变组织去做病理检查,能发现肠道隐窝结构乱了、杯状细胞变少或者隐窝脓肿这些典型变化——这些病理结果是确诊UC的“金标准”。
帮医生选对治疗方案
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直接决定怎么治:轻度患者可能只用局部药物,要是炎症累及整个结肠的中重度患者,就得用全身治疗的方法。2023年欧洲的指南提到,活动期的中重度患者早期用生物制剂能明显提高黏膜愈合的概率;现在还有新型的染色内镜技术,能通过看血管网的密度,帮医生预测治疗效果。
检查安全有保障
现在的内镜技术已经让检查安全多了:无痛内镜用短效镇静药,过程更舒服;超细内镜(直径不超过5.4毫米)能应对肠腔狭窄的问题。并发症的概率不到0.05%,最常见的是短暂的肚子胀,像肠穿孔这种严重情况发生率不到0.03%。检查前要查凝血功能,长期吃抗凝药的人得调整用药。
新技术让管理更省心
最近几年内镜技术有不少突破:放大内镜加人工智能能自动认出癌前病变;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能实时看到细胞级的图像;双气囊小肠镜能查得更深入。2024年的研究发现,定期做内镜监测加上粪钙卫蛋白检测,能把UC相关的癌变风险降低76%。病情稳定的人建议每1-2年复查一次,活动期的患者得经常监测。
检查前后要注意这些事
检查前要禁食6小时,还要查凝血功能;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00克/升,或者凝血有问题,得先把这些情况调好。做完检查2小时内别开车,要注意有没有剧烈肚子痛或者一直出血的情况。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定方案,让检查的好处最大。
结肠镜检查给UC患者从诊断到长期管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办法。要是有反复发作的肠道症状,及时做规范的检查是精准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