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体内维生素B12或叶酸长期消耗过多、储备不足,会影响DNA合成,导致红细胞发育异常。这种因营养代谢问题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发病比较隐蔽,症状会慢慢累及多个系统。
血液系统的表现
红细胞生成出问题,带氧能力下降,最开始的信号是总觉得累,稍微动一下就没力气。很多人会说“日常散步都心跳慌、喘不上气”,而且血红蛋白越低(比如低于110g/L),这些缺氧症状越明显。
血常规会显示“三系减少”:红细胞数低于3.5×10¹²/L时,缺氧加重;白细胞低于1.5×10⁹/L,免疫力变差,容易感冒、感染;血小板低于50×10⁹/L,可能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黏膜出血。
骨髓穿刺会发现,骨髓里的幼红细胞比例异常增高,而且细胞核发育滞后于细胞质(也就是“核小浆大”的“核幼浆老”现象)。这些没发育好的红细胞没法正常成熟,反而让外周血里的网织红细胞(刚“长大”的红细胞)变少,进一步加重身体缺氧。
消化系统的问题
胃肠黏膜细胞更新很快(3-5天换一批),对DNA合成障碍特别敏感。缺维生素B12会让胃肠黏膜萎缩,慢慢出现味觉减退、没胃口、吃了不消化;胃酸分泌减少还会影响铁、钙等营养的吸收。
肠道黏膜受损后,会出现拉肚子和便秘交替的情况。更麻烦的是,小肠绒毛萎缩会让叶酸吸收率下降60%,形成“缺营养→黏膜坏→更吸收不了”的恶性循环。大概40%的人会有“牛肉舌”——舌乳头萎缩,舌头变得光滑发红。
神经系统的损伤
维生素B12能合成神经外面的“保护套”(髓鞘),缺了会慢慢影响神经传导。初期是手脚对称麻木,像戴了手套或袜子那种木木的感觉;随着病情进展,脊髓后索变性,会走路不稳、闭眼睛站不住(深感觉障碍)。
长期缺乏还可能影响认知:近事记忆减退(比如刚说的事转头就忘)、做事情没条理;如果累及脑神经,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神经萎缩)、听力减退。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显示,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能只有正常人的60%,而且维生素B12越低,传导越慢。
诊断与区分要点
诊断要结合血液学指标、生化检测和骨髓形态学结果:血清维生素B12低于148pmol/L、叶酸低于6.8nmol/L有诊断价值。需注意,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清维生素B12假性正常”,这时候要查同型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来确认。
还要和其他大细胞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肝病相关贫血)区分;神经症状突出的,要和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疾病鉴别。
营养干预与预防
治疗核心是“找病因+补营养”:饮食上,每周吃3次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海产品),同时多吃绿叶蔬菜补充叶酸;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治胃病的药)的人,要注意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吸收。
特殊人群(老年人、素食者、胃肠术后患者)容易缺这些营养,要定期监测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补充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掩盖潜在的造血系统问题。平时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别挑食,保证营养均衡。
巨幼细胞贫血虽然发病隐蔽,但早发现、早调整饮食或补充营养素,大部分能缓解。如果出现持续乏力、没胃口、手脚麻木等信号,要及时检查,别拖成严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