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胰腺炎是长期过量饮酒给胰腺带来的“隐形伤害”,很多人没当回事的饮酒习惯里,藏着让胰腺“自我攻击”的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怎么从日常习惯、身体信号里识别它,以及该如何防、如何管。
饮酒史:喝酒多少算“危险”?
长期喝太多酒是酒精性胰腺炎最主要的原因。当酒精超过肝脏能处理的量时,胰腺里的消化酶会被错误激活,开始“消化”自己的胰腺组织。比如每周喝50度白酒超过8两(400毫升),连续喝5年以上,就是很高的风险线。虽然每个人体质不同,但数据显示,长期酗酒的人得这个病的风险,比不喝酒的人高5到10倍——喝酒越多,胰腺受伤的可能性越大。
症状:身体发出的“紧急提醒”
急性发作时,最典型的是突然像被宽带子勒住左上腹的剧烈疼痛,还会往腰背部串,疼起来是持续的钝痛或刀割样疼。更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会呕吐,但吐了之后疼还是没减轻——这和普通肠胃病不一样,是酒精性胰腺炎的关键信号。
如果炎症加重,肚子会摸起来发硬,按的时候疼,松开手更疼(这叫腹膜炎三联征);要是腰上出现青紫色瘀斑(医学上叫Grey-Turner征),或者肚脐周围变青(Cullen征),说明胰腺已经出血坏死,情况特别危险,必须立刻送医院。
检查:医生怎么“确认”胰腺问题?
想确诊,主要靠三类检查:
一是抽血查淀粉酶、脂肪酶——如果这两个指标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基本能锁定胰腺问题,但要注意,发病超过24小时,有的人体内这两个酶会慢慢降下来;
二是增强CT——能清楚看到胰腺有没有坏死,医生用Balthazar分级评到E级的话,说明胰腺坏死范围大,并发症风险比轻的人高5倍;
三是超声内镜——能查到胰管有没有变粗、胰腺组织有没有异常,帮着早期发现问题。
鉴别:别把“胰腺疼”当成别的病
胰腺疼容易和其他重病搞混,比如胆源性胰腺炎(胆结石引起的)、胃穿孔、心肌梗死,都可能有上腹痛;慢性酒精性胰腺炎还会多长胰管结石,得和胆道疾病分开。医生会用“特殊信号”区分:比如酒精性胰腺炎的人,抽血会发现γ-GT(一种和喝酒有关的酶)升高,AST和ALT的比值超过2;还有腹部超声弹性成像,能测胰腺硬不硬,加上查尿里的酒精浓度,能更准地确诊。
预防与管理:戒酒是“不可碰的底线”
不管是想阻止病情恶化,还是让胰腺功能恢复,戒酒都是唯一的关键——临床证据明确,持续戒酒能延缓胰腺病变。研究显示,戒了5年酒的人,胰腺功能能部分恢复的概率比继续喝的人高40%。
平时还要注意:吃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别暴饮暴食(比如一顿吃太多油腻的,或喝太多酒),不然容易诱发急性发作;要是出现持续超过6小时的上腹痛,或伴有呕吐、发烧,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拖得越久,胰腺伤害越大。
长期管理的话,要定期监测胰腺功能:比如查血糖(胰腺坏了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容易得糖尿病)、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D)的吸收情况,避免营养跟不上。
总的来说,酒精性胰腺炎的“根”就是“长期过量饮酒”。想要护好胰腺,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彻底戒酒。平时多留意身体的“异常信号”——比如突然的左上腹剧痛、吐了还疼,别不当回事,赶紧找医生。早戒酒、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把胰腺的伤害降到最低,守住健康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