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下腹是腹部左下方的区域,里面藏着降结肠、乙状结肠、左侧输尿管,女性还有左侧卵巢、输卵管等附件器官。如果这儿疼,可能涉及消化、泌尿或妇科系统的问题——数据显示,约68%的情况源于消化系统,12%和泌尿系统有关,育龄女性要警惕,15%可能是妇科疾病引起的。
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疼痛源头”
炎症性肠病:疼伴脓血便要警惕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我国现在每年每10万人里有1.5个新发病例。这类病的典型表现是吃完饭后左下腹疼,还会拉黏液脓血便,疼得越厉害,可能炎症范围越大。要注意和肠易激综合征区分开——如果是炎症性肠病这种“真有病”的情况,还会有体重下降、发烧等全身症状,而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会。
结直肠癌:持续钝痛+排便变了要查
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三高发的癌症,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上升。如果是肿瘤引起的左下腹疼,通常是持续的隐隐作痛,约70%的人会有排便习惯改变(比如突然便秘或拉肚子),50%的人会发现大便变细了。根据2022年癌症早筛指南,45岁以上的人要定期做粪便潜血检测和结肠镜检查。
肠梗阻:“痛吐胀闭”要急查
肠梗阻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的话会突然疼、呕吐、肚子胀、拉不出大便(就是常说的“痛吐胀闭”四大表现);慢性不全梗阻一开始可能只是吃完饭后隐隐作痛。做CT三维重建能清楚看到肠管有没有扩张、堵在哪儿,早期诊断准确率能到92%。
泌尿与妇科:容易被忽略的“隐藏原因”
泌尿系结石:突发绞痛往会阴放射
如果是左侧输尿管结石,疼的时候会往会阴部放射,70%的人尿常规会查到隐血(镜下血尿)。这种疼是突然发作的“肾绞痛”,和姿势变不变没关系。要和肠痉挛区分开,做个CT平扫就能看清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妇科问题:育龄女性先排除怀孕
妇科问题里,卵巢囊肿蒂扭转大多是单侧发作,突然疼得厉害,还会恶心呕吐;盆腔炎则是持续的下腹痛,做妇科检查时碰宫颈会疼。特别提醒:育龄女性如果左下腹疼,一定要先排除怀孕相关的问题(比如宫外孕)。
疼超过2周?这样找医生最高效
如果左下腹疼持续超过2周,按以下流程就诊:
- 选对科室:有排便异常(拉肚子、便秘、大便变细)找消化内科;有血尿找泌尿外科;月经异常找妇科。
- 做检查:先做腹部超声初筛,情况复杂的话再做增强CT或MRI。
- 内镜检查:结肠镜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取组织做病理检查的准确率超95%。
日常预防:从吃、动、查入手
- 饮食:每天吃够25克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加工红肉(火腿、培根等)。
- 记排便:用本子记录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干稀、有没有血)和伴随症状(疼、胀)。
- 运动:每周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等),每次30分钟左右。
- 筛查:40岁以上每年查一次肿瘤标志物,50岁以上定期做结肠镜。
- 调压力:压力大也会影响肠道,试试正念冥想、八段锦,改善肠道功能紊乱。
左下腹疼看似常见,但背后可能藏着消化、泌尿或妇科的问题。如果疼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及时找医生,早查早治能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平时注意饮食、运动和定期筛查,就能帮我们远离很多“疼痛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