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血液系统出问题时,人可能会一直觉得累、心跳快、头晕,这些都是全身症状。其实这些表现是身体组织缺氧后,为了维持正常功能而被迫做出的“应对措施”,提示我们得关注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是运输氧气的“小载体”,数量够不够、功能好不好,直接影响全身细胞的“能量生产”,搞懂红细胞的知识对保持健康很重要。
贫血引发的三大身体反应
总觉得累?其实是能量不够了
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负责“绑住”氧气并运到全身,每个血红蛋白能绑4个氧分子。如果红细胞少了或者血红蛋白不够,细胞里负责产生能量的“小工厂”(线粒体)就没法正常工作,能量(ATP)造得少了。这时候肌肉没力气,稍微动一动比如爬楼梯、买菜就累得慌,而且血红蛋白越低,累得越厉害。
心跳变快、心慌?是心脏在“加班”
为了让组织多得到氧,心脏会拼命“加班”——跳得更快、收缩得更用力,可这样心脏自己消耗的氧也变多了。长期“加班”会让心脏变形,做心脏超声能看到左心室变大;有些人心电图还会显示心跳不齐,比如窦性心律不齐或者房性早搏。
头晕、眼花、耳鸣?是脑子和神经缺氧了
脑子对缺氧特别敏感,当血液里的氧饱和度低于90%时,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就乱了。负责平衡的前庭神经缺氧,会让人站起来或转头时头晕;视觉中枢缺氧,会看不清东西或眼前有闪光、黑点;听觉通路缺氧,可能会耳鸣。一般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就会出现这些情况。
怎么诊断贫血?要做这些检查
要确诊贫血并找出原因,得做一系列检查:
首先查血常规,能知道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占血液的比例(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能看出骨髓造红细胞的能力。然后看红细胞的“个头和颜色”:  
- 红细胞个头小、颜色浅(MCV<80fl):大多是缺铁性贫血;
- 红细胞个头大(MCV>100fl):可能是缺叶酸或维生素B12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 红细胞个头和颜色都正常:得查是不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慢性病引起的贫血。
接下来还要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看铁储备),以及维生素B12、叶酸的水平;如果情况复杂,可能需要做骨髓穿刺明确诊断。
吃对食物,帮红细胞“恢复活力”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
- 补铁:选“好吸收”的 动物肝脏、瘦肉里的“血红素铁”更容易被身体吸收;植物里的铁(比如菠菜、木耳)吸收差,但搭配维生素C能变好(比如吃完菠菜后吃个橙子,或补充200mg维生素C,遵医嘱)。
- 补B族维生素:别忘叶酸和B12 维生素B12多在蛋黄、鱼里;叶酸多在深绿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里,每天要吃够400μg(差不多1斤菠菜或2斤西兰花的量,遵医嘱)。
- 补蛋白:选优质的 瘦肉、鸡蛋、豆腐都是优质蛋白,每天每公斤体重吃1.2g(比如50公斤的人,每天吃60g蛋白,差不多1两瘦肉+1个鸡蛋+1块豆腐)。
特殊人群要注意:育龄女性每次生理期会丢0.5-1mg铁,每天膳食铁要到20mg(比如1两猪肝+1两瘦肉);孕妇孕期每天要30mg铁,定期查血红蛋白;素食者要吃加了铁的强化食品(比如强化铁麦片),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
定期监测,早发现早处理
高风险人群要定期查:育龄女性每半年到一年查一次血常规;孕妇产检要查贫血;长期素食者每3个月查一次铁代谢指标(比如血清铁、铁蛋白)。
这些信号要警惕:血清铁蛋白低于30μg/L(铁储备不够)、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5%、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发现异常要赶紧去医院,查清楚原因——别自己瞎补铁,不然可能掩盖真正的病(比如胃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补铁锅会让血红蛋白暂时上升,但肿瘤还在)。  
治疗要对症:缺铁性贫血补铁;巨幼细胞性贫血补维生素B12和叶酸;其他类型贫血要按病因治。
总之,贫血不是小问题,它会影响全身氧气供应,导致累、心慌、头晕等症状。想解决贫血,得先查清楚“为什么贫”,再针对性治疗,同时调整饮食、定期监测,才能让红细胞重新“干劲十足”,身体恢复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