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厌是呼吸道里很重要的结构,主要负责挡住异物不让它们进气管。要是这个部位突发急性炎症,可能会严重堵喉咙,甚至有生命危险。最近几年这种病的发病率在上升,已经成了耳鼻喉科急诊里常见的急重症。
发病怎么来的?
这个病的出现主要和三方面有关:微生物感染、会厌本身的结构特点,还有免疫反应太活跃。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腺病毒之类的病毒也会一起“添乱”。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要小心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会厌部位的组织比较疏松,炎症容易扩散,做CT能看到肿胀的组织压着声门上面的区域,像漏斗一样把气道变窄。免疫反应里白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本来是保护身体的,但如果太活跃,反而会让局部肿得更厉害。
症状有什么特点?
症状分阶段:刚开始会一直觉得嗓子里有东西,说话声音也变了(比如像含着东西),这时候得密切留意。要是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比如鼻翼扇动、脖子前面的锁骨窝凹进去,或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5%,说明病情很重,得马上送医院。吞咽困难的程度(比如能不能顺利咽水)和呼吸频率(比如每分钟呼吸超过20次),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
怎么治疗?
现在治疗主要有三个重点:用药、呼吸支持和康复。用抗生素得根据最新的国际指南选对敏感的,激素能有效减轻水肿。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高流量吸氧,还要用喉部超声监测喉咙里的情况。康复的时候要做专业训练恢复吞咽功能(比如练习慢咽温水),环境湿度保持在55%-65%,有助于黏膜修复。
家庭护理要注意什么?
家庭护理要做好这些:半躺着(30度左右)能减轻喉咙充血,适当喝温的电解质水(比如淡盐水或补液盐冲的水)。空气要干净,能用高效过滤的设备(比如空气净化器),每天可以做蒸汽吸入(比如用杯子装热水,对着杯口吸热气)。饮食选梨汤、藕粉这类润喉的,别吃辣的、烫的、酸的等刺激性食物。要详细记录症状变化——比如喉咙异物感有没有加重、呼吸有没有变快、有没有发烧。
怎么预防?
预防主要有三个方法:打疫苗、锻炼免疫力、适应环境。权威机构建议某些人群(比如老人、有慢性肺病的人)打肺炎球菌疫苗;用冷水洗脸加深呼吸训练(比如每天早中晚各做10次深呼吸),能让呼吸道黏膜更适应外界刺激;用空调的时候要配加湿器,避免空气太干;出门戴高效过滤的口罩,减少灰尘、病菌进入喉咙。
出现不适怎么办?
要是一直觉得喉咙不舒服(比如超过2天没缓解),别自己用抗菌漱口水——研究发现含氯己定的溶液可能破坏口腔正常菌群。最好先用生理盐水漱口(温的淡盐水),然后赶紧去医院做喉镜检查。早期识别症状、规范治疗,是避免喉咙堵塞危险的关键。
总的来说,会厌急性炎症虽然可能引发严重的呼吸道问题,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再做好日常护理和预防,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平时多关注喉咙的异常变化(比如突然嗓子哑、吞东西疼),有问题及时找医生,才能保护好呼吸道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