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伤后,正确的应急处理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按照权威的创伤感染预防指南和狂犬病防治规范,科学处理主要包括这几个关键步骤:
一、伤口冲洗要按“先冲后消”的顺序来
咬伤后得立刻启动“流水冲+消毒液擦”的联合处理。先用流动清水持续冲15分钟,再用医用消毒液(比如常见的苯扎氯铵溶液)擦伤口,这样能去掉6到8成的脏东西和细菌。如果伤口比较深,别直接倒消毒液进去,得用低压的方式把消毒液灌进深处,避免伤着里面的组织。
要避开这几个错误做法:1. 用嘴吸伤口(会增加混合感染的风险);2. 没按先清水再消毒液的顺序洗;3. 自己随便清理或者缝伤口(医生专业处理能降低40%的感染率)。
二、破伤风要不要打?看三个方面
根据2023年专家共识,要不要打破伤风针得综合评估三点:1. 伤口类型(是干净伤口、脏伤口还是扎进去的穿刺伤);2. 污染程度(有没有沾到泥土、唾液之类的脏东西);3. 免疫状态(5年内有没有打过破伤风加强针)。
处理原则是:1. 只是唾液碰到没破的皮肤,不用打;2. 深的穿刺伤或者脏伤口,得同时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3. 免疫力差的人(比如有慢性病、正在吃免疫抑制药的),要更积极预防。
三、要盯着伤口,出现这些信号赶紧处理
感染症状一般在伤后1到3天出现,除了红、肿、热、痛这些常见表现,还要警惕这几个危险信号:1. 伤口分泌物变样,比如有脓或者黄绿色的东西;2. 伤口附近有像蚂蚁爬的感觉或者放射性刺痛;3. 受伤部位远端的肢体变凉,或者按压后恢复红润的速度变慢;4. 发烧(体温超过37.5℃)或者血常规里白细胞变多。
在家护理要注意:1. 每天用无菌生理盐水擦伤口;2. 把受伤的地方抬高15-30度,帮助血液回流;3. 注意看伤口边缘有没有扩散的红色斑块。
四、狂犬病暴露分三级,处理方法不一样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狂犬病暴露分三级:1. Ⅰ级(接触未破皮肤):用肥皂水冲15分钟就行;2. Ⅱ级(抓痕或浅表破损):立刻打狂犬疫苗(按0、3、7、14、28天的程序打);3. Ⅲ级(穿透性损伤):得同时打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疫苗。
特别要注意:1. 就算家养犬打了疫苗,也不能作为不处理的理由;2. 咬伤后72小时内启动处理,保护率能到98%;3. 孕妇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会导致胎儿畸形。
五、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去医院
有以下任一情况,一定要马上就医:1. 伤口长度超过3厘米的开放性损伤;2. 咬到面部三角区(比如鼻子、嘴巴周围,这种情况颅内感染风险会高7倍);3. 伤口伤到血管或神经的复杂情况;4. 免疫力差的人(比如正在吃免疫抑制药、有慢性病的),只要是Ⅱ级及以上暴露。
最新研究发现,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能让复杂咬伤的愈合时间缩短近1/3,但得在医院用专业设备才能做。
被狗咬伤后,核心是“快处理+会观察+早就医”:先冲伤口、再消毒,根据情况打疫苗和破伤风针,盯着伤口有没有感染信号,有严重情况别犹豫立刻去医院。正确的处理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和狂犬病的风险,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