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头部被卡别慌!急救和预防方法全在这里!
近期,河南商丘一名幼童玩耍时头部卡在保温饭桶内,家长紧急送医。医生一边安抚孩子情绪,一边小心操作取下饭缸,孩子身体并无大碍。此事件引发公众对儿童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理的关注。
儿童头部卡住意外高发,原因几何?
近年来,儿童头部卡住类意外频发,比如卡在椅背、防盗窗等。这类事件高发,一是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二是家长监护可能有疏漏;三是部分物品设计存在缺陷。《中国儿童意外伤害防治报告》显示,肢体卡夹类伤害占5 - 12岁儿童意外伤害的18%,其中头部卡夹占比约6%。
头部卡住,隐藏哪些风险?
头部卡住存在即时和潜在风险。即时风险有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呼吸道受压迫,孩子情绪恐慌还可能引发二次伤害。潜在风险包括造成心理创伤、皮肤软组织损伤,还有潜在感染的可能。
孩子卡住,家长如何急救?
孩子头部被卡住,家长要遵循四个应急原则。首先,自己要保持冷静,否则会加重孩子的恐慌,让孩子挣扎加剧卡住风险。其次,切勿暴力施救,不能强行拉扯或用尖锐工具,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接着,要评估优先级,若孩子呼吸受阻或意识模糊,要立即拨打120并联系消防部门。最后,用温和的语言安抚孩子,比如“别怕,叔叔马上帮你取下来”,降低其恐惧感。
医疗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到了医院,医护人员会同步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安抚,比如排查耳鼻喉部位的隐性损伤。然后使用专业工具,像液压扩张器缓慢操作,全程监控孩子生命体征。事后还需观察24小时,排除内出血或应激反应风险。
如何预防孩子头部被卡?
家庭要构建防护系统。空间上,移除尖锐家具,选择圆角设计,不放置易倾倒的储物容器。物品管理方面,把保温容器等大件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安装防夹手抽屉锁。对于1 - 3岁儿童要全程看护,4岁以上孩子可通过“危险物品识别”游戏进行教育。社区应定期开展儿童安全讲座,模拟急救场景;学校要将“意外伤害应对”纳入安全课程,教授基本技能。
孩子被卡,该挂什么科室?
孩子头部被卡,科室选择有讲究。非创伤性卡夹事件应优先去急诊科,若伴随创伤则挂创伤外科,若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科也可介入缓解创伤后应激反应。家长还可学习红十字会儿童急救课程,掌握“海姆立克法”“止血包扎”等基础技能,家里常备急救包并定期更新。 此次事件揭示了儿童安全防护的漏洞,“预防>应急”。家长要通过环境改造、知识学习和社区协作降低风险,每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将安全教育融入生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