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血压伤血管的三大信号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1-08 11:15:3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46字
高血压引发的三大血管并发症识别要点,解析心血管内科与血管外科协同诊疗机制,提供家庭日常监测预警方案,帮助患者精准把握就诊时机。重点解析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主动脉夹层、肾动脉狭窄等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策略。
高血压血管外科动脉硬化主动脉夹层肾动脉狭窄
警惕高血压伤血管的三大信号

高血压对血管的伤害往往悄悄发生、慢慢加重,等出现特定并发症时,需要心血管内科和血管外科联合诊疗。下面三类血管病变有明确手术指征,患者需特别警惕。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识别与干预

下肢长期缺血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一会儿腿就肌肉酸痛、没力气,休息会儿又缓解;严重时会有“静息痛”,晚上平躺时脚一直剧痛。医生检查能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变弱或摸不到,皮肤发凉、腿上毛发脱落。做踝肱指数(ABI,脚踝与胳膊血压的比值)检查,若结果低于0.9要警惕;CT血管造影能明确血管狭窄程度。
治疗上,先通过抗血小板、扩血管等药物控制;介入治疗里,短段狭窄可用球囊扩张,长段闭塞选支架植入;主-髂动脉闭塞需做人工血管旁路术。
家庭监测要注意:每周量两边小腿粗细,差别超过1厘米需就医;观察脚趾颜色,一直发绀(紫青)可能是急性缺血;还要做平板运动训练,改善侧支循环。

二、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处理

典型表现是突然胸口或后背像被撕裂一样剧痛,约70%患者伴随血压升高。诊断要点有:CT血管造影能看到血管内的内膜片和真假腔;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超过10mg/L);若夹层累及冠脉开口会引发心梗,破入心包会导致心脏压塞。
治疗原则是:急救时严格控制血压(目标收缩压低于120mmHg)、降低心率;DeBakey I型需急诊手术,III型可择期介入;术式包括升主动脉置换术(Bentall术)或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
急救注意事项:绝对卧床,避免用力;疼痛厉害时需用强效镇痛剂;转院要选有体外循环条件的医疗机构。

三、肾动脉狭窄的诊治规范

继发性高血压中,15%-30%由肾动脉狭窄引起,典型表现有:难治性高血压——用3种以上降压药都控制不好;血肌酐慢慢升高;两边肾脏大小不一样(B超查长径差超过1.5厘米)。
诊断流程:初筛做肾动脉超声,若血管峰值流速超过180cm/s需进一步查;确诊用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还要做卡托普利激发试验评估功能。
治疗上,ACEI/ARB类药物需谨慎使用;介入治疗选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再狭窄率不到10%);短段病变可用肾动脉内膜剥脱术。
筛查建议: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常规筛查;用血管超声联合肾功能检测做基础评估。

多学科诊疗路径

根据《中国血管疾病诊疗指南》,符合以下情况需启动联合诊疗:下肢缺血合并静息痛或组织坏疽;主动脉夹层累及重要分支血管;肾动脉狭窄导致肾功能恶化。
联合诊疗的优势: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从12%降至6%;5年生存率提升至85%;能个体化制定手术或介入方案。

家庭防护体系

建立血管健康档案,记录血压、踝肱指数(ABI)、肾功能等指标;饮食上控制钠盐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多吃膳食纤维;推荐做踝泵运动促进侧支循环;定期随访,每6个月复查血管超声及肾功能。

高血压患者要重视血管健康,平时做好家庭防护,若出现下肢跛行、胸背撕裂痛、难治性高血压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通过心血管内科与血管外科联合诊疗,能更好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长期预后。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