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持续一周时,可不能随便扛着——得先分清原因再处理。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拉肚子其实是它在“报警”,可能是吃错东西、受凉,也可能是肠道本身有问题。有数据显示,约35%的人因为没搞对原因,耽误了治疗。
症状特征:先分清“普通拉肚子”还是“危险信号”
拉肚子主要分两种情况: 普通功能性腹泻——每天拉3-5次,大便糊状或软便,偶尔有点胀或轻微肚子痛,调整饮食后48小时内会好转; 要警惕的危险信号——每天拉8次以上水样便,还总觉得“想拉拉不净”;大便里有黏液或脓血;一直发烧(体温超过38℃);出现中度脱水(比如皮肤捏起来不马上回弹、尿比平时少)。
就诊前:先做好4点记录,帮医生更快找原因
去医院前建议先记好这些情况,能让医生更快判断:
- 时间线:拉肚子和吃的东西、活动有没有关系(比如吃了冰奶茶后半小时就拉);
- 大便性状:对照“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记清楚(比如是糊状还是像水一样);
- 伴随症状:肚子痛的位置(是肚脐周围还是左下肚子)、有没有发烧、全身有没有乏力;
- 诱因:有没有吃可疑的食物(比如变质的海鲜),或者环境变了(比如突然去了空调特别冷的地方)。 尤其要注意晚上症状有没有加重——研究发现,晚上一直肚子痛的人,肠道有器质性问题的概率比别人高2.7倍。
分级处理:轻症自己调,重症赶紧去医院
轻症怎么处理?
- 饮食调整:吃低FODMAP饮食(比如香蕉、烤面包这类少渣、好消化的食物);
- 补水要点:按体重算,每公斤体重补30毫升,分多次慢慢喝(比如50公斤的人,一次喝100毫升,一天喝15次);
- 药物辅助:可以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但要和益生菌间隔2小时吃(不然会影响益生菌效果)。
出现这些情况,立即去医院!
- 3天了还没好转;
- 感觉血容量不足(比如头晕、站不稳、手脚冰凉);
- 一直高烧不退;
- 家里有人有肠道疾病史(比如结肠炎、肠息肉)。
平时维护:4个习惯守住肠道健康
想减少拉肚子的概率,平时要做好这几点:
- 调节菌群:益生菌要在医生指导下用,别自己乱买;
- 注意饮食:别吃太多人工甜味剂——研究说这会让腹泻风险高40%;
- 护好肚子:吹空调时温度保持22-25℃,别让肚子对着风口吹;
- 缓解压力:用正念训练(比如冥想、深呼吸)调整肠-脑轴,压力大的时候别憋着,容易影响肠道。 提醒一下:5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长期拉肚子的人,最好6个月内做结肠镜检查;如果家里有人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30岁就要开始筛查。
最新研究:肠道菌群越丰富,拉肚子好得越快
最近有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每提高1个标准差,拉肚子的时间中位数能缩短23小时。不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得因人而异,一定要找消化科医生指导,别自己瞎试。
总的来说,持续一周的腹泻不是小问题——先通过症状判断是“普通”还是“危险”,轻症自己调整,重症及时就医,平时还要做好肠道维护。尤其是50岁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的人,按时做筛查能早发现问题,守住肠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