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很常见的身体信号,可能和消化、泌尿、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问题有关。有研究发现,长期坐着上班的人,比其他职业的人更容易出现腹痛。其实,弄清楚腹痛背后的原因,能帮我们更科学地应对。
肠道菌群失衡:消化不好的“隐形凶手”
我们的肠道里住着约1.5公斤的微生物,它们的平衡直接影响消化功能。研究证实,长期吃高脂、少纤维的食物,会让肠道里的菌群种类变少。这类人常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的情况,排完便腹痛会暂时减轻。如果有这种情况,可以做个肠道菌群检测看看微生态情况,平时多补充益生菌和膳食纤维。
肾脏囊肿:年龄增长后的“常见问题”
肾脏囊肿的检出率会随着年龄增长明显上升,做影像检查大多是良性的。但要注意,如果囊肿是向内压迫的,可能会引起腰部钝痛。建议40岁以上的人定期做肾脏超声,看看囊肿有没有变大。
胆胰系统:吃出来的“腹痛隐患”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和吃的东西关系很大,高脂饮食、快速减重都是明确的危险因素。胰腺有问题的话,典型表现是上腹部像被带子勒住一样疼。研究证实,长期喝太多酒,会明显增加得慢性胰腺炎的风险。如果吃完饭后右上腹疼,建议先查胆胰系统有没有问题。
这些腹痛信号,一定要马上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别犹豫,赶紧去医院:
- 腹痛持续超过6小时没缓解;
- 同时有发热、呕吐或拉血便;
- 晚上疼得睡不着;
- 右下腹麦氏点(阑尾位置)等特定部位固定疼;
- 5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腹痛。
反复腹痛?按这个顺序查
如果腹痛老是反复,建议按以下步骤检查:
- 基础检测:先查血常规、炎症指标,看看有没有感染或炎症;
- 影像评估:做腹部超声,看看肝、肾、胆等实质器官有没有问题;
- 消化道检查:做肠镜,排查肠道里有没有病变;
- 特殊检测:必要时做乳糖耐受或食物不耐受测试,看看是不是吃了特定食物引起的。
日常这样做,预防腹痛找上门
想预防腹痛,生活中可以这样调整:
- 饮食:每天吃五种颜色的蔬果(比如红番茄、绿菠菜、黄香蕉、紫蓝莓、白梨),也就是“彩虹饮食”,保证纤维摄入;
- 喝水:规律分次喝,每天总量至少1500ml,别等渴了再喝;
- 运动:每天做30分钟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也可以试试瑜伽的扭转式,帮肠道蠕动;
- 减压:压力大的时候,试试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收回去),能放松腹部肌肉,缓解腹痛。
体检别漏掉这些项目
30岁以上的人,年度体检可以加上这些项目,提前排查腹痛隐患:
- 肠道菌群分析:看看肠道微生态有没有失衡;
- 泌尿系统超声:查肾脏有没有囊肿或结石;
- 腹部CT平扫:更清楚地看腹部器官情况;
- 粪便潜血检测:早期发现肠道有没有出血。
其实,多数慢性腹痛通过规范检查和生活方式调整,都能有效控制症状。如果腹痛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及时去消化内科看看,别因为拖延耽误了诊疗时机。只要重视信号、科学应对,就能把腹痛的“隐患”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