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突然长了个硬包,一按就疼?这可能是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的信号——这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变严重,得学会科学应对。
为啥会感染?主要和这3个因素有关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皮脂腺导管堵了,皮脂积在里面形成的。容易感染的原因主要是这3点:
- 皮脂太多:油性皮肤的人皮脂分泌旺盛,要是导管本身有点“堵”(比如角化异常),更易积住皮脂;
- 菌群乱了:耳后有褶皱,要是没洗干净,原本 harmless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之类的细菌就会疯长;
- 老刺激皮肤:总戴耳机蹭、刮胡子不小心划伤,或者老摸老挤,把皮肤屏障搞破了。
而且耳后潮乎乎的环境会让细菌繁殖更快,这类人感染风险会高18%。
感染的症状是一步步变重的
感染不是一下子就严重的,分阶段:
- 刚开始:红斑小(不到2厘米),有点疼但摸起来不软(没有波动感);
- 变严重一点:红肿扩大到3-5厘米,能看到脓头或者皮肤发亮;
- 特别严重时:硬包发烫,还发烧或者耳后淋巴结肿大——这时候得马上看病。
大概12%的人会发展成深部感染,要是拖着不治,病程会多7-10天。另外,脸上三角区(鼻根到两边嘴角)的感染更危险,得特别小心。
前72小时这么护理最关键
发现有感染迹象,前3天(72小时)的护理很重要:
- 别老碰它:别反复摸,穿宽松的衣服,减少摩擦;
- 冷敷缓解:每天敷3-4次冰袋(每次不超过15分钟),能消点肿、减点疼;
- 消毒要对:用含氯己定的消毒液,早晚各擦一次耳后;
- 外用药物:如果皮肤没破,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点外用抗菌药膏。
重点提醒:绝对别自己挤!临床数据说,乱挤会让感染扩散的风险翻3倍,可能变成深部脓肿,更麻烦。
什么时候得去医院?
有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别拖着:
- 24小时内红肿扩大超过1平方厘米;
- 硬包摸起来软软的(有波动感)或者明显流脓;
- 发烧(超过38℃)或者打寒战;
- 肿块2周都没变小。
医生会根据情况处理:比如把脓引出来、开口服药(得听医生的)、物理治疗,或者等炎症消了切掉囊肿。现在指南说,老复发的囊肿,最好在不感染的时候手术切掉。
预防复发的3个重点
想不让它再来,得做好这3点:
- 养皮肤菌群:每周用2次含乳酸杆菌的护肤品,维持皮肤菌群平衡;
- 选对洗面奶:油性皮肤用pH5.5的弱酸性洁面,别用太刺激的;
- 防脏防汗:摸了公共东西赶紧擦耳后,运动完及时冲掉汗液。
特殊人要注意:代谢有问题、免疫力低,或者长期用免疫药的人,感染风险高5倍,得定期去皮肤科看看。总之,保护好皮肤屏障,日常多护理耳后,才能少复发。
不管是用药还是治疗,都得听皮肤科或外科医生的,别自己瞎处理感染的地方——科学应对,才能更快好,也更少留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