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胆结石后要不要做手术,得结合结石的情况和身体表现一起判断。其实,约70%~80%的胆结石患者平时没什么症状,这类人只要定期检查、调整生活方式,就能管好病情。
手术治疗的五大情况
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建议考虑做手术:
- 反复闹胆囊炎:一年里急性发作超过2次,或者胆囊壁增厚超过4毫米。反复发炎会让胆囊功能越来越差,还容易引发其他问题。
- 结石太大:单颗结石直径超过2.5厘米。这种结石和胆囊癌变风险有关,还容易导致胆囊穿孔。
- 泥沙样结石:像沙子一样的细小结石,容易顺着胆囊管跑到胆总管里,可能引发急性胆管炎或严重胰腺炎。
- 结石待得太久:结石在胆囊里超过15年,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可能增加异常增生风险;有糖尿病等高危情况的人,这个时间要缩短到10年。
- 特殊情况:合并瓷化胆囊(胆囊壁变硬像陶瓷一样)、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或者检查发现胆囊收缩功能不到40%。
没做手术的人要怎么管
如果不用做手术,得做好这几点:
- 定期检查:每6~12个月做一次腹部彩超,看看结石大小和胆囊壁状态;必要时可以做胆囊功能检查。
- 调整饮食:吃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脂肪提供的热量别超过一天总热量的30%,胆固醇每天别超过300毫克;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别过度节食,不然容易引发胆汁淤积。
- 坚持运动: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能提高胆囊收缩频率约20%。
- 应对突发症状:如果突然出现胆绞痛,一定要在24小时内去医院;要是禁食超过12小时,得小心胆汁淤积的问题。
关于手术的几个常见误区
大家对手术常有误解,得纠正一下:
- 保胆取石能根治?其实这种手术5年复发率高达60%~70%,还可能出现胆漏等并发症,现在只在特殊情况时暂时用用。
- 腹腔镜手术不安全?现在微创技术很成熟,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率降到1%以下,90%的患者术后1周就能恢复正常生活。
- 结石要到3厘米才用手术?不对,2022年的诊疗指南已经把手术阈值调到2.5厘米了——研究发现,2~2.5厘米的结石引发胆管阻塞的风险,比1~2厘米的高3倍。
到底要不要手术,得先做全面检查——第一次确诊时,建议查肝功能、胰腺酶,还有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如果结石没症状,定期检查比盲目做手术更合理;但要是出现前面说的“警示信号”,就得及时切胆囊。患者要和专科医生保持长期联系,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