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不是小事,该挂哪个科?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16 17:00:4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49字
本文系统解析打鼾就诊的两大核心科室——耳鼻喉科与呼吸内科的诊疗范畴,阐明联合诊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精准定位就医方向,避免盲目就诊延误病情,同时揭示打鼾背后的健康风险及不同人群的干预重点。
打鼾睡眠呼吸暂停耳鼻喉科呼吸内科上气道梗阻睡眠监测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健康风险多学科诊疗
打鼾不是小事,该挂哪个科?

打鼾看似是睡觉的“小插曲”,其实可能暗藏全身性健康隐患,需要多个科室协作才能查清楚、解决好。如果长期打鼾还总白天犯困,得根据具体表现找对应的科室就诊。

耳鼻喉科:解决气道“结构堵”的问题

鼻子、喉咙这些上气道的结构异常,是打鼾最常见的原因。耳鼻喉科能用鼻内镜、喉镜等检查,精准找出问题——比如鼻子里的鼻中隔歪了、长鼻息肉,或者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黏膜肿,还有喉咙里的扁桃体太大、悬雍垂太长。这些结构问题会让气道变窄,气流通过时振动软组织,就发出了鼾声。
针对不同问题,耳鼻喉科有针对性的治疗:鼻中隔矫正手术能调正歪掉的鼻中隔,改善气道形态;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把肥大的下鼻甲缩小一点;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能扩大喉咙口的空间。手术前通常要做上气道CT重建,看看气道的三维结构,确保治疗准确。

呼吸内科:查睡眠时的“呼吸故障”

呼吸内科主要管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和管理。做个多导睡眠监测(PSG),能同时记录脑电、眼动、肌肉活动、睡觉姿势、口鼻气流、胸口腹部的起伏还有血氧饱和度,精准判断睡眠质量和有没有呼吸暂停、通气不足的情况。通过监测数据会算一个叫AHI的指数,要是每小时超过5次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还总白天犯困,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了。
治疗方法有这些: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机器,通过压力把上气道撑住,不让它堵;指导调整睡觉姿势,尽量别仰着睡;做呼吸康复训练,增强上气道肌肉的力气。如果是因为胖导致的,还得和营养科一起管体重。

多学科一起上:一步步解决复杂问题

复杂的情况得耳鼻喉科和呼吸内科一起商量方案。比如手术后得去呼吸科调CPAP机器的压力;如果脸颌骨发育有问题,要和口腔科一起做正畸;小朋友得结合生长发育,优先切腺样体或扁桃体。
不同人群有不同重点:

  • 小朋友:腺样体太大可能变“腺样体面容”(比如嘴唇厚、牙齿凸),建议6-7岁前做手术;
  • 中青年:重点看鼻子结构,优先做微创矫正;
  • 老人:要小心长期缺氧导致的心脏血管问题,得同步查心电图、心脏超声。

什么时候该看医生?怎么准备?

如果有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1. 打鼾连续3个月以上,还越打越响;
  2. 白天总犯困,连工作、开车都受影响;
  3. 夜里突然憋醒,或者早上起来嘴干得厉害;
  4. 爱人说你睡觉时有呼吸暂停(比如没呼吸好几秒)。

第一次去看病要注意:

  1. 先找耳鼻喉科查上气道结构;
  2. 同时约呼吸科的睡眠监测;
  3. 带好之前的体检报告,重点看血压、心率;
  4. 记两周的睡眠日志——比如几点睡、醒几次、早上起来有没有累、头疼。

总之,打鼾不是“睡得香”的表现,反而可能是健康警报。得早发现早检查,先查气道结构,再测睡眠呼吸,多个科室配合才能解决根本问题,避免拖出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心脏、血压的毛病。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