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是筛查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根带摄像头的软管伸进肠道里,能直接看清直肠、结肠和回肠末端的黏膜情况。它对早期息肉、肿瘤等病变的检出率能超过90%,是目前大肠癌筛查的推荐手段。
肠镜检查的痛感机制
肠道对不同刺激的反应不一样——如果是切割类刺激,一般不会觉得疼,但要是牵拉或者扩张肠道,就可能让人不舒服。做普通肠镜时,大概30%的人会觉得肚子绞痛或者胀得慌,这和肠道本身的结构、医生的操作手法,还有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有关。有研究发现,检查前练练呼吸技巧,能让自己感觉没那么疼。
术后胀气的成因与缓解
检查时会往肠道里注入二氧化碳气体,这是术后胀气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85%的人在20-30分钟内就能通过放屁自然缓解。调整姿势,比如右侧躺着再揉揉肚子,能帮气体排得更快。
胃肠镜检查的差异对比
胃镜和肠镜的不舒服感觉来源不一样:胃镜要经过咽喉,容易让人恶心;肠镜操作时,乙状结肠那段容易被牵拉,产生不适感;还有,第一次做肠镜的人,往往对它的恐惧比实际疼痛更严重。临床观察发现,用分步进镜的方法能明显减少不舒服的感觉,超过70%的人都说实际体验比想象中好。
无痛肠镜的技术优势
无痛肠镜是用静脉麻醉的方式,打一针短效镇静剂,人几秒就能进入浅睡眠,检查过程几乎没感觉。现在全球做无痛肠镜的人已经超过七成了。不过要注意,麻醉前得做专业评估,有严重心肺疾病的人要慎重选无痛。
检查前的肠道准备
规范的肠道准备要做好这几点:检查前3天少吃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比如芹菜、韭菜);检查前8小时不能吃东西;用聚乙二醇类的泻药,分两次吃——检查前一天晚上吃一次,当天早上再吃一次。判断肠道有没有清干净,看排泄物的透明度就行,这是现在推荐的方法。
特殊人群的检查策略
不同人群要选适合自己的方案:老年人优先用超细肠镜,必要时要监测心跳、血压这些生命体征;孕妇在孕中期可以做,建议左侧躺着;做过腹部手术的人,要提前告诉医生,方便调整操作路线;肥胖的人要更重视肠道准备,还要延长禁食时间。
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检查后要注意这些:做了麻醉的人,得观察30分钟再走,当天别做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比如开车、操作机器);饮食要慢慢过渡——先喝温水,再吃流质(比如粥)、软食(比如馒头),别吃辣的、冰的等刺激性食物;如果肚子持续剧烈疼,或者便血超过50ml(大概一杯盖那么多),要赶紧去医院;做普通肠镜的人,当天能正常活动;做无痛的,建议第二天再上班。
现在内镜技术发展了,有胶囊肠镜这种无创的方法,但传统肠镜在找病变位置、取活检样本这些方面还是没法替代。定期做肠镜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方法,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5年做一次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