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带血别慌张,5大元凶全解析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20 14:51:1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38字
鼻涕带血可能由鼻炎、鼻腔干燥、解剖结构异常或肿瘤引起,通过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不同诱因对应不同干预方案,及时排查器质性病变是关键。
鼻出血鼻腔黏膜炎症反应微血管破裂鼻中隔偏曲血管瘤鼻咽癌鼻腔肿瘤萎缩性鼻炎环境湿度
鼻涕带血别慌张,5大元凶全解析

鼻子里出现血性鼻涕,可能和5类身体变化有关,咱们一步步说清楚,再讲怎么应对。

炎症伤了黏膜

得急性鼻炎(比如感冒引发的)时,病毒会刺激鼻腔黏膜引发免疫反应,局部血管充血扩张,黏膜变成暗红色;过敏性鼻炎的人碰到花粉、尘螨这些过敏原,身体会释放组胺,让黏膜肿起来,血管变“漏”;慢性萎缩性鼻炎的人,黏膜里的腺体萎缩了,纤毛打扫功能变弱,鼻子长期干干的摩擦,容易把毛细血管磨破。这些炎症通常还会伴随鼻塞、流鼻涕的症状。

太干或抠鼻弄破了血管

空气太干(湿度低于40%)的时候,鼻腔黏膜的水分蒸发得快,分泌物会变干结成痂。这时候用力擤鼻子、抠鼻子很容易把黏膜弄破——鼻子里那些细到0.2毫米的微血管,稍微碰一下就可能破。比如冬天开空调的时候,这种情况比平时多3成左右。

鼻子结构歪了导致血流乱

有鼻中隔偏曲的人里,大概6成会出现鼻子局部血流不正常——偏曲的地方气流乱撞,长期冲撞到黏膜,让黏膜比正常厚3倍。长期这么刺激,血管壁弹性变弱,血压一波动就容易渗血。典型表现是单侧鼻子断断续续有血性鼻涕,早上起来更明显。

鼻子里长了东西破坏组织

鼻腔里的血管瘤虽然是良性的,但它的血管丛没有平滑肌支撑,表面的上皮层只有正常黏膜的1/3薄,肿瘤超过1厘米大时,容易缺血坏死出血;恶性肿瘤更麻烦,会分泌蛋白酶破坏黏膜底层结构,比如7成鼻咽癌患者一开始就有鼻出血,还会伴随单侧听力下降。

全身病在鼻子上的表现

有血液系统疾病的人,可能会整个鼻腔黏膜都渗血,比如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出血风险会大幅上升;肝功能不好的人,因为身体造不出足够的凝血因子,稍微碰一下鼻子就可能一直流血。这种情况通常还会有全身出血倾向,比如牙龈出血、身上有瘀斑,得查凝血功能。

科学应对:先稳再查

发现有血性鼻涕,先按步骤处理:第一,让环境别太干(湿度保持50%-60%),每天用生理盐水冲2-3次鼻子;如果超过3天还没好,要赶紧去做前鼻镜检查;如果反复单侧出血,得做鼻内镜查深部,必要时用CT血管造影找出血点。要是结构有问题(比如鼻中隔偏曲),可以做射频消融或低温等离子手术,微创手术成功率超过95%。

日常要注意:别用力擤鼻子,每天喝够1500毫升水,冬天出门戴口罩保湿度;长期接触粉尘的人,每半年做一次鼻腔内窥镜检查;如果单侧鼻子一直有问题,2周内要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总的来说,血性鼻涕可能是炎症、干燥、结构问题、肿瘤或全身病引起的,先做好保湿、别抠鼻,没好转就及时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更放心。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