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是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大门”,负责过滤、加温、湿润吸进来的空气。如果出现单侧持续鼻塞的情况,往往提示鼻窦系统可能出了问题。鼻窦由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组成,这些空腔通过细小的自然开口与鼻腔相连——要是这些通道因为炎症肿胀或天生结构异常被堵,分泌物就会积在里面排不出来。
单侧鼻塞的常见原因
- 炎症反应
鼻窦黏膜发炎时,会分泌更多黏液,急性炎症期的黏液会变得黏稠,难排出;慢性炎症还会让黏膜水肿,本来就窄的窦口变得更窄,加重堵塞。 - 解剖结构异常
约15%的人有鼻中隔偏曲(鼻子中间的软骨或骨组织歪了),这种天生的结构问题会直接影响气流和分泌物引流;鼻甲肥大则会挤占用气空间,导致持续鼻塞。 - 过敏与占位病变
过敏性鼻炎患者碰到过敏原,会流很多清鼻涕;像鼻息肉这种“额外长出来的东西”,会直接挡住鼻腔的通气通道。
在家能做的护理
- 鼻腔冲洗
用生理盐水冲鼻子,能把黏稠的分泌物清出来。冲的时候水温要接近体温(37℃左右),压力别太大,每天可以冲2次。 - 蒸汽吸入
在热水里加一点薄荷精油,对着蒸汽熏蒸鼻子,能软化分泌物。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别烫到鼻腔黏膜。 - 体位引流
用头低脚高的姿势配合侧卧,靠重力帮分泌物排出。比如把肩部用枕头垫高30度,不舒服的那一侧朝下,保持10分钟。
用药要注意这些
- 鼻用激素喷雾
能减轻炎症反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喷头别直接对着鼻中隔,必须听医生的话用。 - 减充血剂
短期用能缓解鼻塞,但不能长期用,一定要遵循医嘱。 - 黏液促排药
能让分泌物没那么稠,配合多喝水效果更好,需按医生要求使用。
出现这些情况要赶紧就医
- 单侧鼻塞持续超过10天;
- 一直头痛或面部有压痛感;
- 闻不到味道,或者一直流黄绿色脓鼻涕;
- 孩子出现睡觉不安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怎么预防再次发作
- 环境调整
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湿度维持在40%-60%;对尘螨过敏的人,要定期洗床单、被罩。 - 饮食调理
多吃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亚麻籽),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症。 - 功能锻炼
做鼻腔通气训练:交替捏紧一侧鼻孔呼吸,能改善鼻子里的血液循环,增强通气功能。
鼻腔健康需要日常维护加专业治疗。如果症状一直不好转,建议及时去耳鼻咽喉科做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原因后再针对性治疗。记住:任何药物都要在医生指导下用,别自己随便买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