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流涕久不愈?警惕鼻息肉潜在风险

健康科普 / 身体与疾病2025-10-18 08:05: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32字
系统解析鼻息肉的病理机制、典型症状及分阶诊疗方案,重点阐述单侧鼻塞的临床警示意义,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供科学就医指导和日常管理策略,帮助公众正确认识鼻腔良性肿物防治要点。
鼻息肉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头痛鼻内镜检查鼻窦CT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慢性炎症
鼻塞流涕久不愈?警惕鼻息肉潜在风险

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的问题,其实就是鼻腔深处长了良性的异常增生组织。它的形成和免疫失衡、长期炎症刺激关系很大——当鼻腔黏膜总受到过敏原、污染物或病菌刺激时,体内会释放过多炎症因子(比如白细胞介素-5),导致黏膜下的腺体增生、组织水肿,慢慢就形成了息肉。还有些患者是特殊体质,用某些药会引发呼吸道反应,这对医生诊疗有帮助。

典型表现要警惕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得留意是不是鼻息肉:

  1. 鼻子通气越来越差:一开始是偶尔鼻塞,慢慢息肉长大,就变成一直不通气了,这是最要警惕的信号;
  2. 鼻涕老往喉咙里流:总觉得有鼻涕倒流刺激喉咙,忍不住老清嗓子,躺下来更严重;
  3. 闻东西不敏感:对香味、臭味这些挥发性物质的感觉下降,大概四成患者连味觉也会减退,就像“嗅觉突然断了”一样;
  4. 额头或眼眶疼:前额或者眼眶周围隐隐作痛,要注意和偏头痛区分;
  5. 脸变宽:如果双侧息肉特别大,可能会让鼻梁变宽,看起来像“蛙鼻”。 要注意,孩子得鼻息肉,可能表现为睡觉不安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当成发育慢。

怎么确诊鼻息肉?

现在诊断会结合好几种方法:

  1. 基础检查:用前鼻镜能看到1厘米以上的息肉,鼻内镜能更清楚地看到早期息肉的血管增生情况;
  2. 影像检查:高分辨率CT的冠状位扫描能准确定位鼻窦开口附近的结构异常,MRI适合复杂病例,看息肉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3. 特殊检查:4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单侧鼻塞的人,最好做个鼻窦CT,排除肿瘤的可能。

怎么治鼻息肉?

药物治疗

  • 局部激素雾化:现在有新型雾化设备,能让药物更精准地喷到鼻腔里;
  • 靶向生物制剂:专门针对引发炎症的某个通路,效果比较明显;
  • 辅助冲洗:有些含中药的鼻腔冲洗液,能帮着恢复鼻腔黏膜的纤毛功能。

微创手术

  • 内镜下切除:90%的患者能做微创手术,住院时间比以前短很多;
  • 精准导航:用导航系统能把手术精度控制在0.5毫米以内,减少伤到周围组织的风险;
  • 冷冻治疗:对于复发的息肉,用深低温处理,能明显减少再长的可能。 术后要坚持规律用生理盐水加海盐的冲洗液洗鼻子,还要调理过敏体质。

长期管理很重要

  1. 环境要注意:戴专业的防护口罩,家里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
  2. 饮食调整:少吃太咸的食物,多吃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坚果);
  3. 呼吸训练:每天做10分钟的呼吸功能锻炼;
  4. 定期复查:术后每季度要查鼻内镜,看看黏膜恢复得怎么样。

特别提醒:洗鼻子的时候要用37℃左右的等渗盐水(和人体体液浓度一样的盐水),压力别太大,别用力擤鼻子。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