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是反复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窦炎发作后,鼻腔黏膜在炎症因子长期刺激下慢慢膨起来形成的良性增生。有研究发现,这种增生和IL-5等炎症因子过量释放有关,大概每5个慢性鼻窦炎患者里,就有1个会同时长鼻息肉。
三个典型信号要警惕
- 渐进性鼻塞: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侧鼻子不通气,随着息肉越长越大,两边都会堵,晚上平躺的时候鼻塞更明显。
- 嗅觉功能异常:如果息肉挡住了负责闻味道的鼻黏膜区域,会慢慢出现嗅觉减退,约45%的患者会连花香都闻不到。
- 持续性流涕:老是流清水样或黏糊糊的鼻涕,还会觉得头胀胀的,这种头痛很容易被当成偏头痛。
与普通鼻炎的三大区别
| 特征 | 普通鼻炎 | 鼻息肉 |
|---|---|---|
| 通气障碍 | 一会儿通一会儿不通,两边交替堵 | 一直堵,而且越来越严重 |
| 嗅觉变化 | 暂时闻不到味道 | 慢慢完全丧失嗅觉 |
| 药物反应 | 用了药很快就能缓解 | 长期用效果也不明显 |
治疗方案的科学选择
如果是早期小息肉,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坚持用6个月的话,大概60%的小息肉会缩小。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
- 双侧鼻塞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
- 嗅觉连续3个月都没恢复;
- CT检查显示鼻窦大部分都被息肉累及。
现在的功能性内镜手术是微创的,能精准切除息肉,术后配合生物制剂(如抗IL-5单抗)治疗,复发率可以控制在10%以下。
日常管理的五个要点
- 过敏防护:定期更换空调滤网,使用防螨的床单、被罩,花粉季外出时戴好N95口罩。
- 鼻腔冲洗: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把过敏原和炎症分泌物冲干净。
- 湿度调控: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鼻腔黏膜太干燥而受损。
- 饮食管理: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敏感,要特别注意避开。
-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每3-6个月做一次鼻内镜检查,监测鼻腔黏膜的恢复情况。
诊断流程全解析
如果鼻塞持续超过3个月(12周),建议按以下步骤排查:
- 前鼻镜初检:医生用前鼻镜先观察鼻腔结构有没有异常变化;
- 鼻内镜检查:用细镜子伸进鼻腔深处,能发现中鼻道有没有息肉样的新生物;
- CT扫描:评估息肉的范围,以及鼻窦有没有解剖变异;
- 过敏原筛查:找出潜在的致敏因素,方便针对性预防;
- 嗅觉测试:用专业方法量化评估嗅觉受损的程度。
鼻息肉虽然不会恶变,但会一步步影响呼吸和嗅觉,早发现、早治疗很关键。如果出现长时间鼻塞、闻不到味道、老流鼻涕这些情况,别当成普通鼻炎拖延,及时去医院检查,配合医生治疗,再做好日常防护,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