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鼻子持续不通气超过10天,可别掉以轻心——这很可能是鼻窦炎的典型信号。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鼻窦炎主要通过三个原因导致鼻塞:黏液分泌过多、黏膜肿胀造成物理阻塞,以及可能形成鼻息肉等结构性改变。了解这些病理机制,能帮我们更科学地应对。
鼻窦炎为什么会让鼻子堵?
鼻窦黏膜发生炎症时,黏液分泌会明显增多——正常人每天鼻腔分泌物约100-200毫升,急性鼻窦炎患者可增至500毫升以上。这些多余的黏液会阻塞鼻窦开口,导致分泌物潴留。同时,炎症介质会让局部血管扩张,黏膜下层水肿,鼻甲体积变大,鼻腔有效通气面积可能减少50%。若炎症长期存在,还可能诱发鼻息肉,进一步加重鼻塞。
怎么区分鼻窦炎和其他鼻子问题?
需要和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疾病鉴别。过敏性鼻炎多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个月;鼻中隔偏曲主要是单侧持续性鼻塞,通过鼻内镜检查能看到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值得注意的是,约25%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这是因为炎症累及了负责嗅觉的黏膜。
得了鼻窦炎该怎么办?
若鼻塞持续超过10天,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用前鼻镜检查鼻腔通气情况,必要时进行鼻窦CT扫描,评估窦口开放状态及黏膜增厚程度。治疗方案包括:短期使用减充血剂(不超过7天),局部糖皮质激素喷鼻剂需按疗程使用;每天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若存在鼻息肉或解剖异常,可考虑内镜下鼻窦手术。
日常该怎么管理?
-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定期清洁空调滤网,减少尘螨滋生;
- 饮食调整:多吃富含维生素A(如胡萝卜、动物肝脏)和维生素C(如橙子、猕猴桃)的食物,每天保持充足饮水量;
- 生活习惯:睡觉时长高头部,避免受凉感冒诱发鼻窦炎;
- 规范用药:严禁自行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不超过7天),防止发展为药物性鼻炎。
如何预防鼻窦炎?
过敏体质人群,可在过敏季节前2周遵医嘱使用预防性药物;坚持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研究显示连续6个月能减少40%的急性发作;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定期监测维生素D水平,缺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鼻窦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但只要我们重视持续鼻塞的早期信号,及时就医,配合治疗,并做好日常管理,就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保持鼻腔通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