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疼痛是耳鼻喉科很常见的症状,背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类——异物损伤、感染发炎或鼻子里长了东西。尽早明确原因,对及时干预很重要。
病因分型与表现
物理性损伤
儿童鼻腔进异物的情况比成人多很多,发生率是成人的15倍,常见的有植物种子、小塑料件等;成人更多是自己挖鼻太用力,把鼻腔黏膜挖破。这类情况通常是突然一侧鼻子疼,还会流眼泪,如果异物在鼻子里超过24小时,感染风险会翻3倍。
感染性炎症
鼻前庭炎大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得重症感染的风险比普通人高5倍;急性鼻窦炎常伴随眼眶周围肿,要是上颌窦发炎,70%的人会觉得牙齿跟着疼;如果炎症超过12周还不好,要小心鼻子内部结构受损,比如鼻甲纤维化的情况在增加。
新生物
良性鼻息肉一年大概长1.2毫米,85%的人会有嗅觉下降;恶性肿瘤早期有三个典型症状——一直单侧鼻塞(92%的患者会出现)、鼻涕带血(76%)、脸麻(63%)。40岁以上的人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得恶性肿瘤的概率会升到18.7%。
家庭应急处理
异物处理(黄金48小时内)
孩子鼻子进异物,用“母亲位”引流——让孩子趴在腿上,头低下来;成人可以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压力别超过20千帕。千万别用镊子夹圆形异物,会推得更深。
炎症缓解
急性期(头72小时):用冷毛巾敷鼻子,每次15分钟,每2小时一次;亚急性期(72小时到7天):吸温蒸汽,温度40-45℃;慢性期(超过7天):用鼻腔冲洗加保湿凝胶。
专业诊疗怎么做
三步检查
第一步初筛:用前鼻镜,能看清5微米以上的东西;第二步深度检查:用0度硬性鼻内镜,视野160度;第三步精准评估:做多层CT冠状位扫描,每层0.5毫米厚。
治疗方向
异物:门诊取出后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感染:局限在鼻前庭的优先用局部抗生素,累及鼻窦的要全身用药;新生物:良性息肉直径小于4毫米可以先观察,恶性病变确诊后14天内尽快手术。
怎么预防
日常防护(社区/家庭)
家里有孩子的话,玩具小孔要大于1.5厘米,避免孩子塞进鼻子;室内湿度保持40-60%,用湿度计监测。
定期筛查(门诊)
糖尿病患者每年做一次鼻腔内镜检查;可以记鼻部症状日记,用VAS评分记录疼痛程度。
术后管理
有结构性鼻病的患者,术后用糖皮质激素喷雾,用够12周以上;恶性肿瘤患者要跟着耳鼻喉科、肿瘤科、影像科多学科随访。
鼻腔疼痛是身体的重要警示信号,处理要分“时间、原因、管理”三个层次。建议大家建立“自己评估-家庭处理-专业诊疗”的三级响应机制,尤其是孩子,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如果疼痛超过72小时,或者出现视力变化、一直流血等情况,要赶紧找多学科医生会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