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孔肿胀别大意:三大病因鉴别与及时处理方案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14 13:50:5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55字
鼻翼周围突发肿胀可能涉及鼻息肉、鼻疖、鼻窦炎三大常见病因,本文通过症状对比+科学应对策略,手把手教你区分异常肿胀类型,提供就医前的实用处理指南,助你避免盲目用药。
鼻息肉鼻疖鼻窦炎鼻腔肿胀耳鼻喉科局部红肿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毛囊炎
鼻孔肿胀别大意:三大病因鉴别与及时处理方案

鼻息肉、鼻疖、鼻窦炎是引起鼻孔周围肿胀最常见的三个原因,这三种问题在怎么发生、表现什么样、怎么治上都不一样。学会基本的区分方法,能帮我们及时采取对的措施,避免耽误病情。

鼻息肉:慢性炎症催出来的“小肉团”

鼻息肉是鼻腔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慢慢增生出来的良性小肉团。刚开始可能只是单侧鼻子一直堵,息肉长大些会压迫鼻腔外侧,导致鼻梁两边看起来不一样高。典型表现还有闻味儿不灵敏、睡觉打呼、说话鼻音一直很重。要确诊得做鼻内镜检查,能看到鼻腔里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肉球。治疗分阶段:早期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控制炎症,中期可以吃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调节免疫;如果药不管用,就可能需要做鼻内镜手术把息肉切掉。

鼻疖:“危险三角区”的急性感染

鼻疖是鼻前庭的毛囊发炎了,看似小问题但藏着风险——局部会红肿、发热、疼痛,还会冒出脓头。因为鼻子这个部位的静脉没有瓣膜,挤疖肿的话,细菌可能顺着血管跑到海绵窦(脑子里的重要结构),引发严重的血栓性静脉炎,甚至危及生命。急性期处理得特别注意卫生:前48小时用冷敷消肿,化脓后一定要让医生切开排脓,千万别自己挤;也不能用含激素的外用药,会加重感染。另外要保持局部干净,别老用手摸,不然会二次感染。

鼻窦炎:鼻窦里的“炎症风暴”

急性鼻窦炎是鼻腔黏膜的急性炎症扩散到鼻窦里了,典型表现有三个:一直流黄绿色的脓鼻涕、脸上对应鼻窦的位置按了疼、头痛。比如前额窦发炎会眼皮周围肿,上颌窦发炎会脸颊鼓起来。慢性鼻窦炎大多是急性的没治好拖出来的,如果超过12周还没好,得做CT看看鼻窦口通不通。治疗要综合:急性期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吃黏液促排剂帮着鼻窦里的分泌物排出来,全程都要坚持用盐水洗鼻子。

怎么快速区分三种肿胀?

通过几个关键点能初步判断:

  1. 起病快慢:突然肿起来的大多是鼻疖或急性鼻窦炎,慢慢越来越肿的可能是鼻息肉;
  2. 疼的感觉:表面疼得尖锐的是鼻疖,深部闷闷的疼是鼻窦炎;
  3. 其他症状:单侧闻不到味儿可能是鼻息肉,两边都肿还伴有过敏症状的大多是慢性炎症。

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去医院!

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别犹豫赶紧就诊:

  • 24小时内肿得特别快;
  • 发烧超过38.5℃或者打寒战;
  • 眼睛动不了或者看东西不清楚;
  • 两边鼻子都完全堵了没法呼吸。

做好4点,减少鼻子肿胀复发

想让鼻子少出问题,得从日常习惯改起:

  1. 环境调控:用加湿器把家里湿度保持在40%到60%,这样尘螨不容易繁殖;
  2. 个人卫生:每周换2次枕巾,别老用手碰眼睛和鼻子;
  3. 饮食注意:少吃辛辣的东西,不然会让血管扩张加重肿胀;
  4. 改掉坏毛病:别挖鼻孔了,想挖的时候就用盐水洗鼻子代替。

鼻子肿了怎么处理,得结合症状、发病时间和个人情况综合看。如果肿了超过72小时还没好,一定要去耳鼻喉科查清楚。规范治疗加上做好预防,才能保护好鼻子的健康。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