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觉得“乳牙反正要换,蛀了不用治”,这种错误想法正在悄悄伤害孩子的口腔健康。最新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9%,近一半家长都有这种错误认知,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乳牙龋坏进展速度超乎想象
乳牙的牙釉质特别薄,只有约0.5毫米,比恒牙薄三分之一,龋坏进展速度是恒牙的2-3倍。临床数据发现,要是拖着不治,乳牙的浅龋平均3个多月就会变成深龋,这时候细菌已经攻破了牙本质,离牙髓只有不到0.3毫米。
要是龋坏伤到牙髓,8成多孩子会半夜疼得厉害,自己就疼起来。更严重的是,乳牙根尖周炎还会引发颌骨脓肿,大概15%的孩子会因此出现颌面部间隙感染,得住院治疗。甚至有孩子因为拖延治疗,引发了颌骨骨髓炎,最后不得不切除部分下颌骨。
龋齿引发的全身健康连锁反应
深龋的乳牙会带来多重危害:
- 影响恒牙发育:对应的恒牙胚感染率能达到34%,可能让恒牙釉质长不好、牙型畸形;
- 破坏咀嚼功能:6成孩子会用一边脸吃饭,时间长了脸会不对称;
- 影响营养吸收:有中重度龋齿的孩子,体重不达标的概率是正常孩子的2.4倍;
- 影响心理和学习:牙痛会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孩子上课专注时间平均少40%。
还有特别要注意的“六龄牙”(第一恒磨牙),它要承担60%的咀嚼功能,但刚长出来2年内,龋患率就高达48%。因为它的咬合面窝沟很深很复杂,90%的龋坏都藏在窝沟里,早期根本发现不了。
三级防御体系科学应对龋齿
一级预防(0-3岁):宝宝刚开始长牙,就用指套牙刷帮他清洁;2岁后,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刷牙。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岁以上孩子每天要认真刷够4分钟。
二级预防(3-6岁):每3-6个月带孩子去查一次口腔,要是发现牙齿有白垩色的斑点(早期龋坏),要及时涂氟。临床试验显示,定期涂氟能让乳牙龋齿发生率降低56%。六龄牙长出来后4年内做窝沟封闭,能防85%的龋齿。
三级干预(出现龋坏):如果已经有龋坏,浅龋可以用超声波去掉腐坏部分,再用树脂补上;中深龋要先垫底保护牙髓。有儿童口腔中心的数据显示,及时治疗的成功率能到92%,但拖着不治的孩子,二次治疗的概率要高3倍。
家庭护理关键措施
- 控制饮食:给孩子设定“甜食时间”,每天集中吃甜食不超过3次,别让牙齿一直被酸腐蚀;
- 正确刷牙:用巴氏刷牙法,重点刷后牙的咬合面;要是用电动牙刷,转速别太高,在合理范围就行;
- 监测菌斑:每周用2次菌斑显示剂,能清楚看到没刷干净的地方;
- 应急处理:要是突然牙痛,可以用冷敷缓解,但一定要在24小时内去看医生。
根据最新的《儿童口腔保健指南》,乳牙治疗要遵循“无痛、微创、快速”的原则。一定要选专业的医疗机构,别在孩子抗拒的时候强行治疗,不然可能让孩子一辈子害怕看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