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是咽喉部的“免疫小卫士”,帮我们抵御病原体时,免疫系统激活可能让它“变大”——这就是扁桃体肿大的本质。它主要和两种情况有关:生理性发育和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
小朋友容易有的“生理性肿大”
3-10岁孩子的免疫系统正在活跃发育,常出现“非炎症性扁桃体增生”——扁桃体一直大,但没有发炎的表现。如果它大到占了咽腔1/3以上,可能堵着呼吸道,导致晚上打鼾、张嘴呼吸。长期不管的话,还会影响脸和牙齿发育,比如变成“腺样体面容”(嘴唇厚、牙齿不齐、下巴后缩)。
感染引发的“免疫过激”
病毒(比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或细菌(比如A组链球菌)感染,会让扁桃体急性发炎。如果是A组链球菌感染,还可能连累全身,比如引发风湿热、急性肾炎。而反复发炎的“慢性扁桃体炎”,会让扁桃体变“硬”(纤维化),老犯喉咙疼。
怎么判断“肿大”的性质?
不同情况症状不一样,能帮你初步分辨:
- 单纯性肥大:一直鼻塞、说话有鼻音、睡觉打鼾但不憋醒;
- 急性炎症:突然喉咙疼(一边更疼)、咽东西困难、发烧超过38.3℃;
- 慢性炎症:一年至少犯3次喉咙疼、口臭、下巴下面淋巴结肿大;
- 系统性反应:关节肿疼、尿变多/变少、心慌气短,得赶紧去医院。
在家怎么护理?
- 缓解喉咙疼:用温盐水漱口(半杯温水加一小勺盐),每天4次;用冷雾加湿器润喉咙。
- 改善睡眠:侧着睡能减轻打鼾,枕头高度要合适,让脖子保持自然曲线。
- 吃对食物:吃流质(小米粥、果蔬泥)补充营养,别吃辣的、烫的、刺激性食物。
- 调整环境:房间湿度保持40%-60%,定期换空调滤网,减少灰尘、花粉等过敏原。
什么时候得赶紧去医院?
出现这些情况别拖:
- 睡觉呼吸暂停超过10秒一次,每周至少3次;
- 咽东西太疼,吃的比平时少1/3以上;
- 发烧超过3天,或者体温超过39.5℃;
- 声音哑、呼吸急,像是喉咙被堵了;
- 喉咙疼还加上脖子硬、神志不清。
医生会怎么治?
如果保守护理没用,医生可能会选这些方法:
- 药物:A组链球菌感染要按医嘱用抗生素;
- 微创: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精准缩小扁桃体;
- 手术:符合条件的人可以切扁桃体(要先评估对免疫力的影响);
- 术后:切完要监测3个月免疫力,还要练说话恢复。
怎么预防?
- 增强免疫力:小朋友每天睡9-11小时,每天动30分钟(比如跑跳、骑车);
- 吃对营养:多吃深海鱼(含ω-3脂肪酸)、发酵食品(比如酸奶,补益生菌);
- 防过敏:过敏季用HEPA滤网的净化器,定期测室内PM2.5;
- 正确擤鼻涕:教孩子按住一边擤另一边,别太用力,避免细菌往喉咙跑。
扁桃体肿大是免疫系统的“信号”,只要注意观察症状、科学护理、及时找医生,就能控制症状、防并发症。如果症状超过2周没好,或者出现全身不舒服,一定要找耳鼻喉科医生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