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小卫士”,主要负责抵御呼吸道里的病菌。当遇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腺病毒这类病原体感染,或是免疫力下降、气候变化等情况时,可能会引发急性或慢性扁桃体炎。数据显示,成人急性扁桃体炎一年的发病率大概在15%-30%,如果慢性反复发作,还可能影响全身免疫功能。
症状识别的三个重点
- 局部表现:喉咙深处一直隐隐作痛,还会牵连到耳朵,咽东西时疼得更厉害。医生检查会发现扁桃体又红又肿,表面可能有黄白色的分泌物。
- 全身反应:突然发高烧(体温常超过38.3℃)、浑身没力气,脖子上的淋巴结也会肿大。
- 病程信号:如果咽部有异物感超过14天,或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得警惕是不是有其他占位性病变。
不同阶段的应对方法
急性期要做好这4点
- 规范用药:抗生素得根据病菌的药敏结果选,一定要听医生的;用点局部抗菌漱口水能辅助缓解症状。
- 缓解不适:用生理盐水做雾化能减轻局部炎症,喝37℃左右的稀粥、汤这类流质食物,减少吞咽时的刺激。
- 调整环境:房间里的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控制在22-25℃,别让烟尘之类的刺激性气体飘进来。
- 注意观察:盯着体温变化和吞咽困难的程度,如果一直高烧不退或是呼吸急促,赶紧去医院。
手术要不要做?看这几个指征
只要符合其中一个,就得考虑手术:
- 连续两年,每年急性发作7次以上;
- 引发咽旁脓肿、风湿热这类并发症;
- 扁桃体太肥大,导致睡觉打呼噜、呼吸不畅,或是吞东西困难。 手术得经过耳鼻喉科、麻醉科等多科评估,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因人而异,要定期复查。
慢性期要慢慢调理
- 增强免疫:在医生指导下补点维生素D这类营养素,再配合适量运动,提升免疫力。
- 中医辅助:含点薄荷类的制剂能缓解急性期的肿胀,但得先排除过敏;中药调理要根据体质辨证用药。
- 改坏习惯:戒烟戒酒,别过度用嗓,定期做咽喉检查。
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
- 孩子:优先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得密切盯着有没有药物过敏之类的反应;要警惕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问题。
- 孕妇:用药得严格按孕期药物安全分级来,孕早期和晚期别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
- 术后护理:术后两周内别剧烈活动,饮食从稀粥、汤慢慢过渡到正常饭;要注意有没有出血的情况。
最新研究有这些发现
最近有研究说,联合用益生菌可能降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复发率;低温等离子技术做扁桃体手术,部分患者术后疼得轻,但长期效果还需要更多数据支持。
这些误区要避开
- 用药别任性:症状一好就自己停药,容易让病情反复,一定要按疗程吃完。
- 饮食要注意:含糖的东西可能会加重炎症,急性期别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 手术不是“洪水猛兽”:孩子要不要做手术得权衡利弊,如果已经影响生长发育了,得及时处理。
要是症状越来越重,或是高烧一直不退,赶紧去耳鼻喉科做咽拭子和血常规检查。建议定期做健康检查,跟踪免疫功能的变化。其实只要科学认识、规范治疗,就能好好保护扁桃体这个“免疫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