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可防可控

高危人群注意!肺栓塞可防可控,这些建议要牢记!

作者:蓝季动
2025-10-14 11:10:01阅读时长3分钟1175字
呼吸科肺栓塞血栓肺动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高危人群久坐术后制动抗凝治疗医用弹力袜CT肺动脉造影D-二聚体检测康复管理预防措施

近期,央广网聚焦肺栓塞这一“沉默的杀手”,强调了它的严重性。肺栓塞是血栓堵塞肺动脉的危急病症,常见诱因有久坐、术后制动等。症状还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要是延误治疗,可能会有致命后果。有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30%,但规范治疗能把死亡率降至8%以下。接下来,咱们就详细了解一下肺栓塞。

肺栓塞有啥症状?如何紧急应对?

  • 症状分层详解:肺栓塞的症状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典型症状包括突发胸痛,这种胸痛在深呼吸时会加剧;还有呼吸困难,就像被捂住口鼻一样难受;咯血也是典型症状之一。非典型表现有单侧小腿肿胀、发热等。这些症状“非特异性”很强,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病或肺炎。比如心脏病的胸痛可能是压榨性的,而肺栓塞的胸痛在呼吸时会有变化;肺炎更多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和肺栓塞的咯血也有区别。
  • 早期行动指南:肺栓塞有“黄金抢救时间”,这非常重要。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立即就医,千万别自行用药或者拖延。要是出现晕厥、濒死感等紧急情况,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时要清晰地说明患者的症状、所在位置等信息。
  • 自查要点:在家也能做一些简单的自查。比如观察下肢是否有不对称肿胀,还可以测量静息心率,看看是否异常。高危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自我监测。

肺栓塞是咋发病的?哪些人容易中招?

  • 血栓形成路径:简单来说,久坐会让血液淤滞,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当血栓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流跑到肺动脉,造成肺栓塞。手术后1 - 2周,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也有较高风险。
  • 高危人群分类与风险评估:主要有四类高危人群。久坐人群,像长途旅行者,每坐4小时就需要活动一下;术后患者,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的;肿瘤患者,因为疾病本身和治疗会影响凝血功能;特殊生理期人群,比如妊娠及产后妇女,还有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此外,肥胖、遗传性凝血异常等也是风险因素。
  • 风险自评工具: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快速评估自己的风险。比如“久坐时间是否>4小时”“术后是否延迟活动”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肺栓塞怎么预防和治疗?

  • 基础预防措施:不同场景有不同的预防方法。居家时,久坐族每小时要做10次勾脚、绷脚的踝泵运动;出行时,长时间坐车或坐飞机要适时活动;术后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抬腿活动。医用弹力袜也是不错的选择,压力等级在50 - 150mmHg比较合适。
  • 诊断与治疗配合: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检查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D - 二聚体检测可以作为筛查手段,但它的特异性不高。治疗方面,抗凝是主要方法,比如低分子肝素的注射要按照正确方法进行。溶栓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症和出血风险,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
  • 康复与长期管理:康复需要个性化方案。饮食上要低脂高纤维,每天饮水1.5 - 2L;环境要保持室温20 - 25℃、湿度40% - 60%。还要关注并发症,比如皮肤瘀斑可能提示出血倾向。治疗后3个月、6个月要复查凝血功能。 肺栓塞虽然可怕,但它“可防可控”。高危人群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出现症状果断就医。通过科学治疗和自我管理,就能有良好的预后。要知道,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大家一定要提高健康意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