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排便时突然疼得厉害的经历,这其实可能是肠道“工作节奏”乱了的信号。排便疼痛主要和以下几个身体机制有关:
1. 肠道动力乱了,肌肉抽筋
如果粪便在结肠里待太久,肠道的平滑肌会拼命收缩试图推动它,但收缩节奏乱了,就会让肠腔内压力突然升高,刺激肠壁的神经,产生绞痛感。这种疼大概和急性扭到腰差不多,属于中等强度的疼。
2. 粪便太硬,刮到肠道
粪便长期留在肠道里,水分会被吸干,变成硬邦邦的“粪块”。这种硬粪块通过肠道弯曲的地方时,会压得局部黏膜缺血,引发缺血性疼痛。做检查时,往往能看到肠管局部被撑得有点扩张。
3. 肠道菌群失衡,引发炎症
肠道里的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变多,会破坏黏膜屏障。有害菌的代谢产物可能穿过黏膜,激活免疫反应,让黏膜下层的神经变敏感,排便时就会有灼痛感。
从4个方面调整,缓解排便疼
吃对食物,让粪便变“软”
- 多吃高纤维食物:每天要吃够25-30克膳食纤维,比如全谷物(糙米、燕麦)、豆类(黄豆、绿豆)、带皮的水果(苹果、梨)和蔬菜(西兰花、芹菜)。慢慢加量,别一下子吃太多,不然容易胀肚子。
- 喝够水:早上空腹喝杯温水,能刺激肠道动起来。全天喝水量以尿色清亮不发黄为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别勉强喝太多。
- 吃点润滑的食物:适量吃坚果(杏仁、核桃)、深海鱼(三文鱼、鳕鱼)这些含天然油脂的食物,能让粪便没那么干硬。
动一动,促进肠道蠕动
- 早上起来练腿:躺着做10分钟腿的转圈动作(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通过机械刺激让肠道动起来。
- 上班时抽空提肛:每小时做10次提肛运动——像忍大便一样收缩肛门,保持1秒再放松,重复10次,能维持直肠和肛门的协调性。
- 睡前蹬“虚拟自行车”:躺着模拟蹬自行车的动作,通过调节腹压,帮结肠把粪便往前推。
改改如厕习惯,减少排便阻力
- 垫个凳子调整姿势:脚下放个小凳子,让姿势差不多像蹲厕所那样(大概35度),能调整直肠角度,让排便更顺畅。
- 固定时间排便:每天选个固定时段(比如早上起床后)尝试排便,不管有没有便意都去坐会儿,让肠道记住这个时间该“工作”了。
- 用对腹压:排便时身体前倾15度,配合深呼气(慢慢把气呼出来),能降低排便的阻力,不用太用力。
养肠道菌群,减少炎症刺激
- 吃益生元食物:每天吃够5克益生元,比如菊苣、香蕉、洋葱这些食物里都有。
- 吃发酵食物:定期吃含活性益生菌的发酵食品,比如老酸奶、发酵乳(注意不是甜酸奶饮料)。
- 喝含多酚的饮品:适量喝绿茶、黑莓汁这些含多酚类物质的饮品,能帮肠道维持平衡。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硬扛,赶紧去医院检查:
- 疼痛超过3天,用了上面的办法也没缓解;
- 排便时一直有鲜红色的血;
- 不明原因变瘦(没刻意减肥,体重掉了);
- 晚上疼得睡不着觉;
- 5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持续便秘。
其实大多数因为功能性便秘引起的排便疼痛,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就能改善。平时可以记记自己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运动、排便的情况,要是症状突然变严重,一定要找医生看看,别自己随便吃药,以免掩盖真正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