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还没发育完善,很多家长碰到孩子体温37.5℃时,都会特别焦虑。其实不用慌,我们从科学角度说说该怎么应对,给大家提供实用的护理指导。
体温分级与监测要点
婴幼儿正常体温在36-37.5℃之间,测体温要注意这几点:用电子体温计就行,测腋下前先把汗擦干,夹5分钟,探头得贴紧皮肤;最好专门记个体温本,把每次的体温记下来;还有3个月以下的宝宝,只要发热就得马上找医生。
如果体温在37.5-38℃的低热阶段,先别急着用药,建议观察:每30分钟测一次体温,连测2小时。要是体温没继续升,也没其他不舒服,就先在家护理。
家庭护理操作规范
环境管理
室温保持24-26℃,湿度50%-60%;如果空气太干,用加湿器调一调;别给孩子穿太多盖太厚,穿单层纯棉衣服就好。
水分补充
每小时用小勺喂10-20ml水,少量多次来;注意看宝宝的尿量,6小时没尿可能是脱水了,得警惕;嘴唇干的话,用湿纱布擦一擦保持湿润。
物理降温规范
用32-34℃的温水擦脖子、腋下、大腿根这些部位,一次擦不超过15分钟;千万别用酒精擦、冰敷或者捂汗,这些方法很危险。
饮食管理方案
推荐食物
流质的比如小米粥(米和水按1:8熬)、山药米糊;半流质的可以选少油的鸡蛋羹、蒸南瓜泥;喝的可以选1:3稀释的苹果汁或者电解质水。
进食规范
面条选手工细面,加点点胡萝卜丁、西兰花碎;一次别吃超过30克;食物温度控制在35℃左右,别太烫也别太凉。
禁忌清单
高糖的比如巧克力、蛋糕,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高脂的像炸鸡、奶油制品,影响消化;刺激的比如洋葱、大蒜,会刺激呼吸道,这些都别给孩子吃。
病情评估与就医标准
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马上带孩子去医院:
- 体温3小时都不降,或者超过38.5℃;
- 抽抽、意识不清楚;
- 呼吸超过40次每分钟,还伴着皱鼻子(鼻翼扇动);
- 皮肤有压了不褪色的疹子;
- 6小时不肯吃东西;
- 前囟(头顶软的地方)明显凹下去,提示脱水;
- 手脚凉,皮肤有花纹。
常见护理误区警示
- 捂汗退烧:反而会让体温越升越高,形成恶性循环;
- 频繁测体温:会打扰孩子休息,影响恢复;
- 混合用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 硬喂孩子:容易吐,反而更难受;
- 随便用抗生素:得医生判断是不是细菌感染才能用,别自己乱喂。
家庭护理工具包建议
家里可以备这些实用工具:校准过的电子体温计(带记忆功能的,方便看之前的体温)、退热贴(物理降温备用)、200ml带刻度的喂水器(喂水更准)、消毒棉片(擦手或物品)、体温本(记体温)、医用冰袋(辅助降温用)。
其实面对宝宝37.5℃的体温,家长只要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先观察再慢慢干预,避开那些常见误区,大部分情况都能在家照顾好。但如果出现前面说的危险信号,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这样既能照顾好宝宝,也不用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