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上药店出现了一种名为“回流药”的现象,这些药品的价格远低于医院或医保支付标准价格。例如,某知名肿瘤药的医保支付标准为7738.08元,而网上仅售2000多元;降钾药在医院售价为313.83元,而网上仅售90多元。这种现象引发了公众对药品来源和质量的担忧。据调查,“回流药”的主要来源是部分商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捐赠药品或利用医保卡多开、虚开药品后低价转卖。这一行为不仅扰乱了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惊!低价“回流药”背后的真相
- 起因:前段时间起,网上药店涌现大量低价药品,价格仅为医院或医保支付标准的三分之一。
- 案例:某知名肿瘤药,医保支付标准高达7738.08元,网上却只需2000多元;降钾药在医院卖313.83元,网上仅售90多元。如此大的价格差,犹如一个巨大的诱惑陷阱。
- 来源:部分商家非法获取捐赠药品或利用医保卡多开、虚开后低价转卖。使用特、慢病医保卡的病人在门诊医保报销比例为90%,比如市场价100元的药品,病人只需支付10元就能从医院买到。药贩子就以40 - 50元的价格从开药者手中收购,再加价卖给药品回收人,最后流通到患者手中。
警惕!“回流药”暗藏的危机
- 健康风险:“回流药”看似实惠,实则像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因其来源不明,质量无法保障,患者服用后可能疗效不佳,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加重副作用,危及生命健康。
- 医保危机:这种行为导致医保基金大量流失,要知道医保基金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人民健康设立的专项资金,“回流药”的非法买卖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影响医保制度正常运行。
- 法律风险:国家医保局提醒,参与“回流药”买卖可能构成犯罪。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获得其他非法利益,造成医保基金损失的,个人会被暂停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个月至12个月,还会被处以骗取金额2倍以上的罚款。
远离“回流药”,守护健康攻略
- 学会识别:购买药品时,仔细查看药品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正规的生产批号和有效期。若包装破损、字迹模糊,或无生产批号、有效期,很可能就是“回流药”,坚决不买。
- 遵医嘱用药: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不要贪图便宜随意购买和使用来源不明的药品。医生会根据病情、身体状况等开出最合适的药方,按医嘱用药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 关注医保政策:了解医保报销的具体规定,这样既能合理使用医保,又能避免参与非法的药品买卖行为。
- 加强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减少对非法药品的需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从根本上预防疾病。
“回流药”虽有低价诱惑,但潜在健康风险巨大。大家要提高警惕,遵医嘱,选正规渠道购药,守护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