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误区骗啦!建议每年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国内资讯 / 疾病科普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1-07 11:10:01 - 阅读时长4分钟 - 1611字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版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禁忌症的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优先推荐医务人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疫苗需每年更新以应对病毒变异和抗体衰减。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病毒变异抗体衰减高风险人群医务人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儿童接种时间疫苗类型日常防护疫苗保护率流感高峰期
别再被误区骗啦!建议每年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中国疾控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2023版指南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改,于2025年11月3日及时编制和印发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者;

4.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聚集场所的居住人员及员工;

5.孕妇;

6.6~59月龄儿童;

7.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8.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流感疫苗打一次管三年”的说法,不少人信以为真。不过,官方已经明确辟谣。《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和专家都指出,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快、抗体衰减快,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才是科学做法。就拿2025—2026年来说,H3N2亚型换株了,旧疫苗很难识别新毒株。再看南半球的数据,今年流感疫苗保护率约为50%,但即便如此,它对老年人、孕妇等高危人群依然有着重要的保护意义。

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的科学依据

  • 病毒变异机制:流感病毒外壳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容易发生抗原漂移。这一变化会导致病毒表面抗原改变,使得旧疫苗无法识别新毒株。华山医院专家王新宇教授分析,病毒变异速度比抗体保护周期快得多,所以每年都要更新疫苗组分,才能让疫苗继续发挥作用。
  • 抗体水平衰减规律:研究数据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水平在6-8个月内会显著下降,最长也只能维持12个月。疫苗的保护力需要每年接种来维持。
  • 临床保护效果局限性:疫苗保护率约为50%,这是因为存在病毒匹配度和个体免疫差异等因素。不过,即便如此,它对降低重症、住院和死亡风险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

如何正确接种流感疫苗以获得最佳保护

  • 接种时间与人群选择:每年10月至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这样能覆盖12月至次年2月的流感高峰期。所有≥6月龄且无禁忌症的人群都建议接种,而老年人、儿童、医护人员等是优先接种群体。
  • 疫苗类型与选择指南:目前有三价和四价疫苗。它们的区别在于覆盖毒株数量,不过两者都有效。大家不用纠结选哪种,及时接种才更重要。
  • 接种后的健康管理

    • 接种后反应处理: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局部反应,比如红肿、低热。这时可以用冷敷缓解红肿,多喝点水。但如果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要马上就医。

    • 日常防护配合:疫苗不是万能的,还需要配合日常防护措施,像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风等。“疫苗+防护”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预防流感。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接种前可咨询医生。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权威机构认证,不用过于担心。

常见误区澄清与行动建议

  • “接种后仍可能感染”的科学解释:接种疫苗后仍可能感染流感,这是因为病毒会变异,而且每个人的免疫情况不同。但疫苗能显著减轻症状,比如有患者接种后症状轻微,都不用住院。
  • 错过最佳时间是否还要接种:答案是肯定的,越早接种越好,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接种。如果错过最佳时间,可以结合季节流行趋势调整补种策略。
  • 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根据指南建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可以同时接种(不同部位),也可以间隔14天以上,大家不用有顾虑。

    流感疫苗需要年年接种,核心原因就是病毒变异快、抗体衰减快,要持续维持保护率。大家一定要摒弃“一次接种管多年”的误区,每年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并且配合日常防护措施。疫苗不仅是个人健康的屏障,也是群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高危人群有着社会责任意义。大家可以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方查询接种地点,赶紧行动起来吧!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