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旬老人一年充值近70万,老年消费安全谁来守护?
2025-03-11 09:20:01阅读时长3分钟1117字
近期,沈阳市发生了一件令人咋舌的事情。一位七旬老人在当地一家美容养生会馆频繁消费,其女儿刘女士称,在大概一年多的时间里,老人在该店充值近70万元,已消费约47万元。直到老人去世后,刘女士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这一情况,她对母亲的消费行为存疑,怀疑老人受到了不正当诱导。养生会馆出示的消费记录显示,从某时间段开始,老人持续充值消费,会员卡还有余额。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老年人在类似场所消费安全的关注。
七旬老人高额消费暴露的健康社会问题
- 心理与认知健康亮红灯: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就像一台使用多年的机器,零部件老化,运转不灵光,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等状况。在面对金钱交易时,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就像案例中的老人,很可能由于认知能力的变化,在消费时难以做出理性判断,才会在养生会馆进行高额消费。
- 社会关怀严重不足:家人和社区对老年人的关注和支持不够,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在生活中缺乏足够的陪伴和照顾,内心的孤独感会让他们更容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养生会馆的工作人员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有机会接近并影响老人。比如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老人聊天,老人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被商家的嘘寒问暖所打动。
- 商业道德缺失令人痛心: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利用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过度推销甚至欺诈行为。他们全然不顾商业伦理,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这种行为甚至可能触犯法律。就像这家养生会馆,对七旬老人进行高额消费诱导,实在是令人气愤。
- 消费者教育亟待加强:老年人群体对新型消费模式了解有限,缺乏相关的消费知识和辨别能力,很容易成为不良商家的目标。他们不知道如何识别商家的不当营销手段,就像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很容易掉进陷阱。比如一些商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推销高价保健品,老年人可能因为缺乏了解就轻易购买。
守护老年人消费安全的建议
- 家人多关心,给予陪伴与知识:家人要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定期与老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关爱。同时,帮助老人学习一些基本的消费知识,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例如,可以和老人一起讨论一些常见的消费陷阱案例,让他们有更直观的认识,就像和老人一起看一些关于消费骗局的新闻报道,然后一起分析其中的套路。
- 老人自身保持警惕: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应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推销,遇到涉及金钱的交易要多和家人商量。可以养成记录消费的习惯,以便随时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比如每次消费后,用小本子记录下来消费的项目和金额。
- 社区组织活动,提高保护意识:从社区层面来看,可以组织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消费知识讲座和活动。邀请专业人士为老人讲解消费权益保护、常见消费骗局等内容,提高老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请警察来给老人讲讲诈骗的案例和防范方法。
这起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家行动起来,关心老人,助其提高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老人安享晚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