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救援者健康!完善保障提升防护刻不容缓!

国内资讯 / 健康新闻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0-27 11:4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25字
高强度应急救援行为可能导致急性应激反应,增加高血压心脏病风险。外卖骑手等高风险职业群体缺乏系统性压力管理培训。完善个体防护策略和组织政策支持,构建健康防护盾牌。
急性应激反应高强度救援外卖骑手健康风险心理干预压力管理应急健康保障职业健康心理健康系统性培训医疗检查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商业保险社会支持
重视救援者健康!完善保障提升防护刻不容缓!

2025年10月,河南开封一小区内,4岁男童头部卡在四楼防盗窗缝隙,身体悬空。京东外卖骑手崔玉龙听到呼救,徒手攀爬外墙至三楼窗台托举并协助营救,成功救下男童。但救援后他出现双手颤抖、双腿瘫软等急性应激反应症状。此事件引发公众对高强度应急救援行为健康风险及家庭安全防护的关注。

急性应激反应:高强度救援背后的健康“炸弹”

急性应激反应在崔玉龙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当他攀爬救人时,交感神经系统被强烈激活,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让他心率加快、肌肉收缩力增强,以应对救援的突发需求。可救援结束后,神经递质过度消耗,导致他肌肉震颤、乏力。这可不是小问题,反复经历极端应激可能导致慢性压力,增加高血压、心脏病风险。2024年WHO《职业健康白皮书》显示,长期暴露于应急场景的救援人员焦虑症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40%。像崔玉龙这样的外卖骑手,日常本就面临交通压力、时间考核等职业压力,此次救援的高强度应激更是让他身体和心理超负荷,累积性健康损伤值得警惕。

高风险职业群体:被忽视的健康“洼地”

外卖骑手、消防员、警察等职业,常常面临突发性高风险任务,生理和心理要快速切换到应激状态,但他们却缺乏系统性压力管理培训。企业方面,多数只关注业绩指标,忽视员工应急健康支持。就拿崔玉龙事件来说,京东公司虽给予表彰,却未提及提供医疗检查或心理干预措施。

职业应急救援者:如何构建健康防护“盾牌”

  • 个体防护策略:在生理层面,救援者要定期进行心肺功能评估,还可随身携带含电解质饮料储备应急能量。心理层面,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技巧,通过深呼吸、正念训练降低日常压力水平,避免应激阈值下降。消防员的“压力管理手册”就很不错,里面有救援前后自我评估表、同伴支持机制等可供参考。
  • 组织与政策支持:企业要将心理健康纳入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为高风险岗位员工提供强制性心理评估与疏导服务。行业需制定《高危职业应急健康保障条例》,要求企业为员工购买包含心理创伤补偿的商业保险。社会应建立区域性“应急救援者健康中心”,提供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与免费体检服务。

家庭安全防护:从源头掐灭危险“火苗”

  • 儿童坠落预防措施:家庭要安装间距≤10厘米的防盗窗,加装限位器限制窗户开启角度(≤15厘米)。移除窗边可攀爬家具,定期检查防护设施结构稳定性。通过动画、情景模拟向儿童普及“不靠近窗户边缘”的安全规则,家长还要进行定期安全演练。
  • 社区预警与协作机制:物业联合消防部门开展“儿童坠落隐患大排查”,重点整治老旧社区防护设施。社区每季度组织居民学习基础急救与高空救援常识,如正确使用安全绳、搭建缓冲装置等。 崔玉龙的英勇值得点赞,但我们也要重视高强度应急场景下的健康风险,完善保障、提升防护守护救援者健康。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