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晨起养生:知晓这些,开启健康一天

四季养生四季养生 / 责任编辑:孔祥勇2024-12-05 10:48:1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48字
晨起养生在冬季尤为重要,需谨慎对待身体从抑制到兴奋的转换过程。低温对血管影响大,缓慢起床可预防心血管意外,通过眼部按摩、活动脚踝、喝温水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适应。
晨起养生血液循环血压心血管健康低温缓慢起床
冬季晨起养生:知晓这些,开启健康一天

晨起养生在健康生活中备受关注,特别是冬季。人体经过一夜睡眠,会处于相对抑制状态,血液循环慢、血液黏稠,且早上6 - 10点是血压的“火山时刻”,许多心血管意外易发生在此期间。所以,晨起时人体从抑制到兴奋的转换过程需谨慎对待。冬天气温低对血管影响特殊,这与起床方式紧密相关。了解晨起身体状态转换、低温对血管影响、养生方法和缓慢起床的好处,能为晨起养生提供依据和建议。

晨起时人体的状态及转换原理

  • 在血液循环上,血液流速变得缓慢,如同缓缓流淌的小溪。这是因为睡觉时身体活动少,心脏跳动也慢,致使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动力不足。
  • 新陈代谢降低,身体各器官运转速度减慢。例如肠胃,睡眠时消化功能处于低水平运行,无需像白天那样快速消化食物来提供能量。
  • 神经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大脑缺乏外界刺激而处于休息状态。从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过程,就像停了许久的汽车不能马上高速行驶,需慢慢启动预热发动机一样。若突然快速进入兴奋状态,身体器官可能跟不上节奏,如同汽车发动机突然高速运转可能出现故障。

冬天气温低对血管的影响及起床太猛的不适原因

  • 血管会收缩,这是身体减少热量散失的本能反应,就像水管在寒冷天气下变细,血管变细后血液流动空间变小。
  • 血液黏稠度增加,寒冷使血液中的部分成分更黏稠,流动更困难。
  • 血压容易升高,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需更大力量推动血液,导致血压上升。这时若起床太猛,身体调节机制来不及适应变化,就容易头晕(大脑供血突然不足)、心悸(心脏突然承受较大压力)、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意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和身体调节机制脆弱,更应避免起床太猛。

除伸懒腰、深呼吸外的晨起养生方法

  • 眼部按摩。
    • 轻轻闭上双眼,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眼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几圈,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使眼睛更快适应白天光线。
    • 按摩眼周穴位,如睛明穴,用食指轻轻按压,每次3 - 5秒,重复几次,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让眼睛更有神。
  • 活动脚踝。
    • 坐在床边,双脚悬空,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脚踝,如同给脚踝关节做热身运动,使其更好适应后续活动。
    • 轻轻拉伸脚踝,如将脚尽量向身体方向拉并保持几秒,再换脚,有助于放松脚踝周围肌肉和韧带。
  • 喝一杯温水。
    • 水温40 - 50摄氏度为宜。这杯温水可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稀释血液,使血液更流畅。
    • 慢慢饮用,分几口喝完,能让身体更好吸收水分,不给肠胃造成突然负担。

缓慢起床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好处

  • 对关节有益。
    • 缓慢起床时关节能得到更充分预热。就像机器零件,突然启动关节可能磨损,缓慢起床关节可在活动中慢慢分泌润滑液,活动更顺畅。
    • 对有关节炎或关节老化的人来说,缓慢起床可减轻关节疼痛,例如膝关节,缓慢活动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对大脑有益。
    • 缓慢起床给大脑足够时间调整状态,大脑能更好调节神经系统兴奋程度,使起床后思维更清晰。
    • 可减少起床气,因为大脑有时间适应从睡眠到清醒的转变,不会因突然刺激产生烦躁等不良情绪。

总之,晨起养生在冬季尤为重要。我们需知晓晨起时身体的状态转换原理,明白冬天气温低对血管的影响,掌握除伸懒腰、深呼吸之外的养生方法,重视缓慢起床对身体多方面的好处,这样才能以更健康的状态开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