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全称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未经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硬化年发生率为 2%~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疲乏、厌油、食欲减退、腹胀、肝区不适、肝功能异常,部分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1)母婴传播: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占新发感染的40%~50%。
(2)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成人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输注未经严格筛查和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不规范的血液净化、不规范的有创操作(如注射、手术及口腔科诊疗操作等)和无防护的性行为等。HBV 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职业暴露、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但需要注意,HBV 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哪些人需要抗乙肝病毒治疗?
(1)对于血清 HBV DNA 阳性,ALT持续异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2)对于血清 HBV DNA 阳性者,无论 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抗病毒治疗:①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家族史或 HCC 家族史;②年龄>30岁;③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炎症(G≥2)或纤维化(F≥2);④HBV相关肝外表现(如 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
(3)肝硬化、肝癌、肝衰竭患者及接受丙型肝炎DAA治疗的患者,无论其谷丙转氨酶、 HBV-DNA水平及 HBeAg阳性与否,只要HBsAg阳性,均建议抗病毒治疗。
目前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口服药物有哪些?
目前针对慢乙肝,主要选择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
口服抗病毒药物后需要多久复查一次?
每3~6个月检测1次血常规、生化指标、HBV-DNA 定量和乙型肝炎血清病毒学标志物、肝脏超声弹性硬度检测等。6个月检测1次腹部超声、甲胎蛋白等;如果进展为肝硬化,则需3个月检测1次腹部超声、甲胎蛋白等,必要时做增强 CT 或增强 MRI 以早期发现 HCC。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等药物期间,每 6~12 个月检测 1 次血磷水平、肾功能指标,有条件者可监测肾小管早期损伤指标。
本文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本文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肝病科 谢志伟
(责任编辑:张颖琳 通讯员:刘琪莎)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
2010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
-
2010年12月3至5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东省中……详细>>
-
【5.18】广东省中医院:血管健康日之第二届冠心病公益学校《塑心学堂》开班招生啦!
-
每年5月18日是血管健康日,旨在呼吁人们重视血管健康,警惕心血管危险因素。详细>>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在旦夕 如何避免新生儿结肠炎的发病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此前已被重庆一家医院“判了死刑”,但医生朱兴旺评估后觉得“有一点希望就不能放弃”,他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出的求助信息……详细>>
-
科学家解读先天性免疫系统如何利用关键信号通路来识别外来病原体
-
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细胞能够利用一种包含STING的信号通路来检测外来入侵病毒的DNA并且帮助机体抵御这些病毒对机体的感染,然而目前研究……详细>>
-
重磅!中国科学家成功解析胰高血糖素受体结构 有望开发出2型糖尿病新型疗法
-
B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机体激素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也是多种类型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比如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这些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