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七成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 “糖心病”如何预防

2015-07-06 09:41:28      家庭医生在线

日前,在一项牛津大学、杜克临床研究中心等机构针对全球38个国家14735名50岁以上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II型糖尿病患者长达三年的随访研究中发现,药物治疗糖尿病,不仅需要强效降糖、不引发低血糖、延缓疾病进程、不增加体重,还需不增加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和因心衰入院的风险。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教授认为,约7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用药,除了要降糖,还要注意心血管的安全性。

心血管事件已成Ⅱ型糖尿病患者“头号杀手”

杨文英介绍,糖尿病是全球第八大致死原因,全球供有3.82亿糖尿病患者。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已经进入了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中国流行病学数据,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为1.139亿,也就是说,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中国人。与此同时,心梗和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已经成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

杨文英说, 糖尿病患者因为有了降糖药,有了胰岛素,终于可以寿命大大延长,延续20年,可以活到80岁。但经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伴发疾病和死因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往往“埋伏”着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肾病、视网膜损伤、周围神经疾病可能导致肾衰竭和透析、失明、截肢;而大血管并发症则包括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约7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除了降糖还要注意心血管的安全性

杨文英介绍,药物治疗糖尿病,除了降糖以外,还得预防这类人群的主要死因和主要并发症,即心血管疾病。因为糖尿病患者多数同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疾病,而它们主要的并发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因此,治疗糖尿病药物,必须以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为前提。

杨文英说,不少患者或医生对降糖药物有一个误区,以为用药后,实现了降糖,就达到目的了。可是长期使用中,这种药物对心血管是否安全呢?这必须要通过验证。

她说,美国FDA就提出,所有的糖尿病药物注册上市前,包括二期、三期这些研究,都必须有心血管安全性的研究,尤其是会否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 。而且,试验时间至少为两年以上。此外,试验要求覆盖包括已经有心血管高危或者心血管事件的Ⅱ型糖尿病,即这些特别容易出现事件的患者是不是心血管安全。

糖尿病如有心衰别用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她指出,糖尿病出现心脏病,比如心肌病变、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好,选择药物时尤其要注意心血管的安全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有心衰,不管是罗格列酮,还是吡格列酮,都不能用。她还提醒,心衰不单单是左心衰,大部分还是全心衰。而当糖尿病患者是全心衰的时候,氧饱和度是不够的,这时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就可能造成乳酸的堆积,从而可能会加重心脏的反应应激。

相关链接:如何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1、积极控制原发病(高血糖):由于糖尿病并发或伴发的心脑血管病是长期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造成的结果,因此最首要的任务是控制好血糖,但控制血糖并非越低越好,血糖过低更易导致心脑细胞的损害,加重病情,一般应掌握在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即可。同时其波动范围应低于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使其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2、积极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滞血症、肥胖。血压应控制在120/80mmhg以内,体重指数控制在25以下,血脂及血粘度亦应控制在正常范围。

3、重视各种先兆症状:如胸闷、憋气、心慌、出汗、胸痛、发作性头晕、肢体麻木、性格反常、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等,以上都是心肌梗塞及脑梗塞的先兆症状,一旦出现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4、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如血糖、血压、血脂、血流变、体重指数、心电图、脑血流图。

5、应调整生活习惯:忌烟、忌酒,调整不合理饮食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适当限制脂肪及氯化钠的摄入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同时尽量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在并发心梗或心衰时,应尽量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这样不但有效保持血糖平稳,同时也减轻心脏负担,预防疾病恶化。应改变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这样既能有效控制血糖,也能有效控制血压及血压波动,减慢心率,对预防心梗、心衰、心律失常及脑血管意外起着积极作用。

6、积极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科学运动是治疗糖尿病,防止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运动可有效控制血糖及其危险因素,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运动不同于每日的劳动,它不需要胰岛素就能使血糖下降,且能调节精神,强健心肺功能,因此应高度重视。其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时间应选择在餐后,尤其是晚餐后。晨起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并不科学,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7、情志调理:情志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称为七情,即怒、喜、忧、思、悲、恐、惊,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缠绵难愈性疾病,所以大部分病人易出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厌世,此种状态极易使血糖升高,同时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的突然发作,因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情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詹远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老人莫名发烧、重度肺炎几进ICU,康复中心“缉凶”,结果出人意料

78岁的黎伯因不明原因的吸入性肺炎,在外院几次进出ICU,一度生命垂危。后来,黎伯到祈福医院康复中心治疗,发现差点要了他性命的“元凶”竟……详细>>

十岁成绩不佳易患痴呆 常挑战大脑可防痴呆

据英国《每日电 讯报》7月21日报道,科学家首次发现,如果儿童在10岁时的学习成绩不佳,则更易在老年时患上痴呆症。详细>>

16岁少年用头击碎111块混凝土板 头部经常撞击会不会变傻?

据报道,近日,一则视频显示,波黑一名16岁的少年用头撞碎了111块混凝土板,全程仅耗时35秒,打破了世界纪录。头部看似强壮,但普通人如果……详细>>

皮肤癌的五种可能和六种防御

皮肤癌即皮肤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包括表皮、皮肤附属器、皮肤软组织、周围神经、黑素细胞、皮肤淋巴网状组织和造血……详细>>

八旬老人为缓解便秘服用泻药 腹泻一天晕倒家中

八旬爹爹为求“通畅”吃泻药晕倒自己家中详细>>

  • 何金

  • 袁琳

  • 濮先明

  • 张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