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17日发布《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201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比2012年的8.80%提高0.68个百分点,比2008年的6.48%提高3个百分点。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为及时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制定健康素养促进的干预策略,国家卫计委组织开展了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监测结果显示,5年间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了3个百分点。
2013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仅有不足10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且提升速度缓慢,与《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的目标相比,有较大差距。
报告还显示,城市居民、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明显。农村及中西部地区仍是今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地区,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
居民对于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知晓相对较为容易,但养成健康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较难。此次调查表明健康技能水平仍较低,提示健康教育更要重视行为干预和技能培训。
目前城乡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仍然较低,慢性病患病率持续升高的趋势没有改变。慢性病防控工作应“关口前移”,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
监测结果表明,居民对于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知晓相对较为容易,但养成健康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较难。
卫计委表示,将继续开展健康中国行活动,广泛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鼓励全社会参与健康促进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如何提高健康素养?
首先当然是要懂得健康的重要性。在大数据时代,不仅健康普及教育变得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人们自己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也更加便捷和多元。比如之前卫生部发布的“健康素养66条”就颇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而更重要的,则在于把健康素养转化为有效的健康行动。否则,既有的健康认知就失去了意义,甚至还会让人盲目自大,丢失警惕。近年来,在中国的很多都市里,从印度漂洋过海来的瑜伽,自发地成了一种流行文化的象征,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实际上,健康素养不仅是公民个人的健康素质体现,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维护个体健康,当然有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但每一个人更应当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承担健康责任。毕竟,归根结底,只有自己才是健康的主人。
(责任编辑:詹远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
惨不忍睹!4岁女童疑遭继母殴打进ICU?为什么父母会虐待孩子?
-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给家庭带来各种快乐,同时也是父母亲共同努力的动力。但有些父母却心理扭曲,出现虐待孩子的情况,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详细>>
-
大妈因胸闷躺倒在座椅上被好心人送院 缓解胸闷不妨按按穴位
-
前天晚上6点30分,南京扬子浦口公交510线公交车驶向石佛寺站途中,一名年过六旬的大妈因胸闷,突然斜倒在座椅上。公交车乘务员曹成梅赶紧……详细>>
-
脑瘫女孩开网店年入十余万 脑瘫不可怕预防很重要
-
女,25岁,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三甲村人。从小患有脑瘫的她,没有上过一天学,靠自学认识了字,学会了用鼻尖和下巴操作电脑、手机。“你好,你店……详细>>
-
男性不育研究重大突破:精子缺陷表观基因组成为关键原因
-
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存在生育困难的问题,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原因都是由不明原因的男性不育所引起的,在过去10年里,研究人员发现,男性不育与缺……详细>>
-
静心女性健康公益讲座第一站洛阳《女人到了中年,必须了解的那些事儿》精彩来袭!
-
女性一生有3个重要的节点,青春期、怀孕&坐月子、更年期,前二者都受到多数人的重视,唯独更年期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大部分受到更年期困扰的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