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儿童期与青少年期病类(TM1)Unspecified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ssociated disorders (TM1)

更新时间:2025-06-19 01:30:13
编码SE3Z

关键词

索引词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ssociated disorders (TM1)、未特指的儿童期与青少年期病类(TM1)

未特指的儿童期与青少年期病类(TM1)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
      • 通过全面检查排除所有已知器质性疾病(感染、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 症状持续≥3个月且无法归类到ICD-11特定疾病分类(如F90-F98行为障碍或A00-B99感染性疾病)。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症状组合
      • 至少包含2项典型症状(如不明原因低热+疲劳/睡眠障碍/食欲异常)。
      • 症状需影响日常生活或学习功能(依据WHO功能评估量表≥轻度损害)。
    • 体征与检查一致性
      • 体格检查无明确器质性病变证据(如无淋巴结肿大、关节红肿)。
      • 实验室基础检查(血常规、生化)结果正常(符合下文参考值范围)。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与心理社会因素
      • 存在≥1项高危因素(如家庭关系紧张、学业压力、卫生条件差)。
    • 症状阈值
      • 低热(37.3-38.0°C)持续>2周但<3个月。
      • 疲劳/情绪波动频率≥3次/周。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基础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筛查] A --> D[心理行为评估] B --> B1[血常规] B --> B2[生化全项] B --> B3[炎症标志物] C --> C1[胸部X线] C --> C2[腹部超声] D --> D1[Conners量表] D --> D2[SDQ问卷] B3 --> B31[CRP] B3 --> B32[ESR]

判断逻辑

  1. 基础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若白细胞>12×10⁹/L或中性粒细胞>80%,提示感染(需排除TM1)。
    • 生化全项:肝酶/肌酐异常需转向代谢性疾病排查。
  2. 影像学筛查
    • 胸部X线:发现浸润影则指向肺炎(排除TM1)。
    • 腹部超声:淋巴结肿大>1.5cm需考虑淋巴瘤或感染。
  3. 心理行为评估
    • Conners量表:T分>65提示ADHD(需与TM1的多动症状鉴别)。
    • SDQ问卷:情绪问题得分>5分需优先干预心理障碍。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值范围 异常结果意义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 4.5-13.5×10⁹/L (儿童) >13.5×10⁹/L:提示细菌感染;<4.5×10⁹/L:需排查免疫缺陷或血液病。
- 中性粒细胞比例 40-75% >75%:急性感染可能;<40%:病毒性感染或慢性炎症。
炎症标志物
- CRP <8 mg/L >20 mg/L:提示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活动(需排除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 ESR <20 mm/h >30 mm/h:需排查慢性炎症(如结核、风湿热)。
生化指标
- ALT/AST <40 U/L >80 U/L:指向肝损伤(如病毒性肝炎、代谢性肝病)。
- 肌酐 20-50 μmol/L (3-12岁) >60 μmol/L:提示肾功能损害(需排除肾炎)。
免疫球蛋白
- IgG 6-16 g/L (儿童) <5 g/L:提示免疫缺陷;>18 g/L:需排查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病。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原则
    • 先排除器质性疾病(感染/代谢/自身免疫病),再确认功能性症状组合。
  2. 关键检查组合
    • 必查项目:血常规+CRP+腹部超声(排除隐匿器质病变)。
    • 选查项目:心理量表(当情绪/行为症状为主时)。
  3. 异常结果处理
    • 任一实验室值显著异常(如CRP>50 mg/L)需暂停TM1诊断,转向专科排查。
    • 影像学发现明确病变(如肺部浸润)直接排除TM1。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
  • AAP《儿童不明原因症状评估指南》
  • 《尼尔逊儿科学》(第21版)
  • ESPGHAN《儿童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