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僵硬Stiffness of joint
编码ME85
关键词
索引词Stiffness of joint、关节僵硬、多部位关节僵硬、肩区关节僵硬、锁骨关节僵硬、肩胛骨关节僵硬、肩锁关节僵硬、肩关节僵硬、胸锁关节僵硬、手关节僵硬、腕骨关节僵硬、手指关节僵硬、掌骨关节僵硬、骨盆区或大腿的关节僵硬、股骨关节僵硬、骨盆关节僵硬、髋关节僵硬、骶髂关节僵硬、小腿关节僵硬、腓骨关节僵硬、膝关节关节僵硬、胫骨关节僵硬、关节僵硬,踝或足、踝关节的关节僵硬、跖骨关节僵硬、关节僵硬,其他足关节、跗骨关节僵硬、趾骨关节僵硬、头部关节僵硬、颈部关节僵硬、肋骨关节僵硬、颅骨关节僵硬、躯干关节僵硬、脊柱关节僵硬、肱骨关节僵硬、肘关节僵硬、腕关节僵硬
同义词joint stiffness、stiff joint、stiffness in joint
别名关节活动受限、关节不灵活、关节紧绷、关节硬化
关节僵硬(ICD-11: ME85)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关节活动度客观测量:
- 使用量角器(Goniometer)测量关节活动范围(ROM),主要关节屈伸角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如膝关节屈曲<120°,髋关节外展<30°)。
- 影像学结构异常证据:
- MRI显示关节囊纤维化、滑膜增厚(>3mm)或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
- 关节镜直视下确认关节内粘连或结构破坏(如滑膜增生分级≥Ⅱ级)。
- 关节活动度客观测量: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主观症状:
- 晨僵持续≥30分钟(炎症性)或≤30分钟(退行性)。
- 主动/被动活动时疼痛(VAS评分≥4分)。
- 客观体征:
- 关节活动范围减少≥20% (对比健侧或标准参考值)。
- 至少1项功能受限证据(如握力下降、步态异常)。
- 主观症状: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炎症指标阈值:
- CRP >10 mg/L 或 ESR >20 mm/h(提示炎症性病因)。
- 特殊临床表现:
- 关节变形(如天鹅颈畸形)或摩擦音(骨关节炎)。
- 痛风石或结节性红斑(代谢性疾病)。
- 时间阈值:
- 症状持续>6周(慢性僵硬)。
- 炎症指标阈值: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关节僵硬评估]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血常规+CRP/ESR) B --> B2(类风湿因子/抗CCP) B --> B3(尿酸/钙磷代谢) C --> C1(X线-关节间隙) C --> C2(超声-滑膜厚度) C --> C3(MRI-软组织/骨髓水肿) D --> D1(关节活动度测量) D --> D2(步态分析) D --> D3(握力测试) -
判断逻辑:
- 实验室检查:
- CRP/ESR升高 → 优先排查炎症性关节炎(RA/感染)。
- 尿酸>420 μmol/L → 指向痛风性关节炎。
- 影像学检查:
- X线关节间隙狭窄 → 支持骨关节炎(需结合年龄>50岁)。
- MRI骨髓水肿 → 提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需联合抗CCP抗体)。
- 功能评估:
- 步态异常+髋关节ROM降低 → 需髋关节MRI排除缺血性坏死。
- 实验室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CRP | >10 mg/L | 提示活动性炎症(RA/感染) | 联合ESR及影像学排查感染源 |
ESR | >20 mm/h(男)>30 mm/h(女) | 慢性炎症标志(如RA/强直性脊柱炎) | 需检测RF/抗CCP抗体 |
尿酸 | >420 μmol/L | 痛风高风险,尿酸盐结晶可致急性僵硬 | 低嘌呤饮食+秋水仙碱预防发作 |
类风湿因子(RF) | >20 IU/mL | 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标志(敏感性70%) | 需联合抗CCP抗体提高特异性 |
抗CCP抗体 | >5 U/mL | RA高度特异(>95%),早于症状出现 | 早期启用DMARDs治疗 |
钙/磷 | 血钙>2.6 mmol/L | 提示假性痛风(焦磷酸钙沉积) | 关节液结晶检查确诊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筛:
- 病史采集(晨僵时长、外伤史)+ 关节活动度测量。
- 病因定向:
- CRP/ESR升高 → 炎症性关节病 → 检测RF/抗CCP。
- X线骨赘形成 → 骨关节炎 → 评估负重关节功能。
- 确诊:
- MRI/关节镜确认结构性病变(如滑膜增生、软骨损伤)。
参考文献:
- AC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010)》
- EULAR《骨关节炎管理指南(2019)》
- 《哈里森内科学》(第20版)关节疾病章节
- UpToDate临床数据库(2025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