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分娩后产后出血,伴子宫破裂Postpartum haemorrhage following obstructed labour with uterine rupture
编码JA43.4
关键词
索引词Postpartum haemorrhage following obstructed labour with uterine rupture、梗阻性分娩后产后出血,伴子宫破裂
缩写梗阻性PPH伴子宫破裂、梗阻性产后出血伴子宫破裂
别名难产后大出血伴子宫破裂、梗阻性分娩并发子宫破裂出血、分娩梗阻导致的产后出血及子宫破裂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具有病因
--产程中子宫破裂JB06 其他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分娩
JB06.3其他胎儿异常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6.Y其他特指的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6.Z未特指的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6.1双胎交锁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6.0肩难产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6.2胎儿过大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4 胎儿的胎位不正或先露异常引起的梗阻性分娩
JB04.0胎头旋转不全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4.5复合先露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4.1臀先露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4.Y其他胎儿的胎位不正或先露异常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4.Z未特指的胎儿的胎位不正或先露异常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4.3额先露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4.4肩先露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4.2面先露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5 母体骨盆异常引起的梗阻性分娩
JB05.3骨盆出口或中腔狭窄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5.1均小骨盆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5.5母体盆腔器官异常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5.4未特指的胎盆不称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5.Y其他母体骨盆异常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5.Z未特指的母体骨盆异常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5.0变形骨盆引起的梗阻性分娩JB05.2骨盆入口狭窄引起的梗阻性分娩梗阻性分娩后产后出血,伴子宫破裂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梗阻性分娩后产后出血,伴子宫破裂(ICD-11编码:JA43.4)是指在难产或梗阻性分娩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子宫破裂,并且在产后出现严重出血的情况。此并发症通常发生在第三产程或产后早期,是产科急症之一,对母体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病因学特征
-
梗阻性分娩:
- 胎儿因素:胎位异常(如横位、臀位等)、胎儿过大。
- 骨盆因素:骨盆狭窄、畸形或软产道异常。
- 头盆不称:胎儿头部与母亲骨盆大小不匹配,导致下降受阻。
-
子宫破裂:
- 先天性因素:如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层薄弱。
- 后天性因素:既往有剖宫产史或其他子宫手术史,使子宫壁存在瘢痕组织,容易在强烈宫缩时发生破裂。
- 医源性因素:不当使用催产素或人工破膜,以及助产技术操作不当。
-
产程管理不当:
- 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理难产,导致产程延长,增加了子宫破裂的风险。
- 缺乏有效的监测和干预措施,未能预防或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
病理机制
-
子宫破裂:
- 子宫破裂可发生在子宫体部或下段,特别是在子宫下段瘢痕处更为常见。破裂后,子宫内血管暴露,导致大量失血。
- 破裂口周围组织损伤,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出血。
-
产后出血:
- 子宫收缩乏力:由于子宫破裂,子宫肌肉层受损,无法有效收缩以关闭血管,导致持续性出血。
- 凝血功能障碍:大量失血可能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进一步加剧出血情况。
- 血管损伤:破裂部位的血管直接暴露,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急性腹痛:患者常突然感到剧烈腹痛,随后可能伴有休克症状。
- 阴道流血:产后出血量大,颜色鲜红或暗红,有时伴有血块。
- 腹部检查:可触及轮廓不清的子宫,甚至可以感觉到子宫破裂口。
- 生命体征变化: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休克表现。
-
伴随症状:
- 感染迹象:如果破裂口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发生子宫腔内感染,表现为发热、恶臭分泌物等。
- 贫血:长期大量出血可导致严重的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参考文献:
- 《妇产科学》专科课件14、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子宫破裂
-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子宫破裂
- 产后出血及子宫破裂
以上资料来自可信度高的医学教育网站和专业文献,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