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产后出血Other specified Postpartum haemorrhage
编码JA43.Y
关键词
索引词Postpartum haemorrhage、其他特指的产后出血
缩写产后出血
别名产后大出血、分娩后出血、产褥期出血、产后失血、分娩后失血
其他特指的产后出血(JA43.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出血量量化测量:
- 阴道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500ml(容积法/称重法)
- 剖宫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1000ml(术中吸引器计量+纱布称重)
- 病因学确认:
- 明确排除标准分类(第三产程出血、凝血缺陷、梗阻性分娩后出血)
- 经病理/影像学证实特定病因(如子宫血管畸形、医源性损伤等)
- 出血量量化测量: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产后24小时内突发/进行性阴道流血
- 符合ICD-11中JA43.Y类目定义的出血量阈值
- 存在至少1项特定病因证据(子宫收缩乏力体征/胎盘残留影像/软产道损伤直视证据)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子宫轮廓不清伴宫底升高(触诊/超声确认)
- 休克代偿期体征:脉压差>20mmHg,心率>100次/分
- 实验室阈值:
- Hb 24小时内下降≥20g/L
- 纤维蛋白原<2.0g/L(排除DIC)
- 时间窗:症状起始于产后2小时内(敏感性92%)
- 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产后出血评估] --> B[初步检查] A --> C[病因定向检查] B --> B1[生命体征监测] B --> B2[出血量量化] B --> B3[休克指数计算] C --> C1[子宫因素] C --> C2[产道因素] C --> C3[凝血因素] C1 --> C11[超声评估宫腔积血] C1 --> C12[宫缩剂反应试验] C2 --> C21[阴道宫颈探查] C2 --> C22[盆腔MRI裂伤评估] C3 --> C31[凝血四项] C3 --> C32[血栓弹力图]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宫腔积血深度>3cm → 支持宫缩乏力
- 胎盘样回声伴血流信号 → 提示组织残留
- 凝血功能:
- PT/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 → 获得性凝血病
- 血栓弹力图MA值<50mm → 功能性凝血障碍
- 宫缩剂试验:
- 注射缩宫素后出血量减少<30% → 难治性宫缩乏力
- MRI检查:
- 子宫下段连续性中断 → 切口延裂诊断金标准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Hb<80g/L:提示失血量>1500ml,需紧急输血(每下降10g/L≈失血500ml)
- 血小板<80×10⁹/L:警惕稀释性凝血病,输注阈值:活动性出血时<50×10⁹/L
-
凝血功能:
- 纤维蛋白原<1.5g/L:出血风险增加5倍,立即补充冷沉淀
- D-二聚体>5mg/L:提示持续纤溶亢进,需抗纤溶治疗
-
生化指标:
- 乳酸>4mmol/L:组织灌注不足,休克进入失代偿期
- 离子钙<1.0mmol/L:影响凝血因子激活,需静脉补钙
-
血栓弹力图:
- LY30>3%:原发性纤溶亢进,氨基己酸指征
- Angle<50°:纤维蛋白原功能不足,冷沉淀首选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第一步:量化出血量+排除标准分类(ICD-11排除清单)
- 第二步:同步启动:
- A通路:超声评估子宫状态
- B通路:凝血功能快速检测
- C通路:软产道系统探查
- 第三步:根据病因选择干预:
- 宫缩乏力 → 宫缩剂+宫腔填塞
- 产道损伤 → 分层缝合+血管结扎
- 凝血障碍 → 目标导向成分输血
参考文献:
- WHO《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修订版)
- ACOG实践公告No.183《产后出血管理》
- 《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