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产伤性颅内撕裂伤或出血Unspecified Intracranial laceration or haemorrhage due to birth injury

更新时间:2025-06-18 19:18:28
编码KA40.0Z

关键词

索引词Intracranial laceration or haemorrhage due to birth injury、未特指的产伤性颅内撕裂伤或出血、产伤性颅内撕裂伤或出血
缩写未特指产伤性颅内撕裂伤或出血、未特指产伤性颅内出血
别名未特指的产伤性颅内撕裂伤、未特指的产伤性颅内出血、产伤引起的新生儿脑撕裂伤、产伤所致脑挫裂伤、产伤致胎儿或新生儿头血肿、产伤致颅内出血

未特指的产伤性颅内撕裂伤或出血(KA40.0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阳性发现
      • 头颅超声/CT/MRI显示颅内出血(如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组织撕裂(如脑室变形、中线移位)。
      • 需排除先天性血管畸形或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出血。
    • 明确产伤史
      • 难产(如臀位分娩、产钳/胎吸助产)或急产史。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出生后72小时内出现:前囟膨隆(≥1 cm)、惊厥(局灶性或全身性)、原始反射异常(拥抱/握持反射消失)。
      • 生命体征紊乱:呼吸暂停(>20秒/次)、心动过缓(心率<100次/分)。
    • 实验室证据
      • 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100×10⁹/L,APTT延长>1.5倍正常值)。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影像学阳性发现+产伤史,或影像学阳性发现+至少2项典型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 一级检查:头颅超声(床旁首选) │
    │ 二级检查:头颅CT(出血定位) │
    │ 三级检查:头颅MRI(评估脑实质损伤)│
    └───────────────────────┘

    • 判断逻辑
      • 超声发现脑室扩大/中线偏移→立即行CT确认出血范围。
      • CT显示幕上出血但无定位体征→加做MRI评估脑干损伤。
  2. 实验室检查树

    ┌───────────────────────┐
    │ 必查项目:血常规+凝血四项 │
    │ 选查项目:脑脊液分析(腰穿谨慎) │
    │ 排除检查:TORCH筛查、血氨 │
    └───────────────────────┘

    • 判断逻辑
      • 血小板<150×10⁹/L且APTT延长→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 脑脊液红细胞>1000×10⁶/L→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3. 神经功能评估

    •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背景活动抑制(电压<5μV)提示预后不良。
    • 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NBNA):评分<35分(满分40)需警惕运动功能障碍。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凝血功能异常

    • 血小板<100×10⁹/L:增加颅内出血风险,需输注血小板悬液。
    • 纤维蛋白原<1.5 g/L:提示消耗性凝血病,需补充冷沉淀。
  2. 炎症标志物

    • CRP>8 mg/L:需排除合并感染(如败血症)。
  3. 脑脊液检查

    • 黄变症(xanthochromia):提示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 血气分析

    • BE<-6 mmol/L:代谢性酸中毒提示脑灌注不足。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产伤史+影像学出血证据为确诊基石,临床表现决定干预紧迫性。
  • 检查策略:超声快速筛查→CT精准定位→MRI评估远期损伤,凝血功能指导止血治疗。
  • 实验室警示:血小板减少和APTT延长是恶化预警信号,需在6小时内纠正。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治共识(2023)
  2. 美国儿科学会(AAP)《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管理指南》
  3. 首都医科大学《围产期脑损伤多模态评估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