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口、鼻或咽出血Neonatal bleeding originating in the mouth, nose or pharynx
编码KA83.0
子码范围KA83.00 - KA83.0Z
关键词
索引词Neonatal bleeding originating in the mouth, nose or pharynx
缩写新生儿口鼻咽出血、新生儿上呼吸道出血
别名新生儿口、鼻或喉咙出血、新生儿口鼻喉出血、新生儿口腔鼻咽喉出血、新生儿上呼吸系统出血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3H13 鼻
XA7LG9鼻翼缘XA1B05鼻孔XA0LR7鼻根XA5ED7鼻翼沟XA5YP3鼻梁XA3ZG3鼻尖下小叶XA9JN5鼻侧壁XA2TK5鼻翼侧壁XA32Q9鼻翼XA3057鼻尖上XA4S17小柱XA9YZ7鼻孔槛XA56T3鼻尖XA8182 口
XA26X2右下第二双尖牙XA8HL5软腭XA6R23左下第一磨牙XA7ZT9右上第一磨牙,乳牙XA2JB0前扁桃体柱XA5Z48牙近中面XA8MH6左下侧切牙,乳牙XA2XZ5右上侧切牙,乳牙XA6TB6右下中切牙,乳牙XA98V8左上尖牙,乳牙XA2BD4左上第二磨牙,乳牙XA9RP1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XA6WJ3上外侧颊沟XA2CA1根尖周组织XA2US1牙的表面XA2RW5左下中切牙,乳牙XA1PT3牙的部分XA8660右下侧切牙XA9303下牙龈XA2151上唇沟XA15G1腭弓XA29D3扁桃体区XA6F50右下第二磨牙,乳牙XA06P0右上尖牙,乳牙XA4ZQ5左上中切牙,乳牙XA5ML5牙远中面XA47C4右下第一双尖牙XA7DA0上牙槽嵴黏膜XA6743上牙龈XA52Q7下唇沟XA9P69左上中切牙XA8EY7口底XA3QH3右上侧切牙XA1YK1左上第二磨牙XA7675乳牙XA6A73颊沟XA5TW5口腔前庭XA3SP9牙槽黏膜XA6NQ7口腔黏膜XA6FX3牙本质XA2LF2左上尖牙XA0S17磨牙后区XA0X58后扁桃体柱XA6CZ2牙XA5M57右下第一磨牙XA5Z15左上第二双尖牙XA64J5右上第一双尖牙XA95A1右下尖牙XA96F2下牙槽黏膜XA3HD5牙邻面XA2KN0口其他和未特指部位XA5B71牙髓XA5NT8右下中切牙XA8C21下牙槽嵴黏膜XA0BR9右上第二磨牙XA54T3牙龈XA2GW7左上第一磨牙XA1T19舌XA4DB6舌缘XA2C94上牙槽黏膜XA36B2右下第一磨牙,乳牙XA5R09牙釉质XA8CF9口底黏膜XA0LE1右上尖牙XA4GG3恒牙XA0TL3右上第一磨牙XA9072上唇黏膜XA72W2下唇黏膜XA8328左上第三磨牙XA8WB3颊黏膜XA55D8左下第一磨牙,乳牙XA7B54左下中切牙XA4KC7牙骨质XA3BG3右上中切牙,乳牙XA8P88左下尖牙XA00H5腭黏膜XA2B11舌后XA80S2左下第二双尖牙XA8NE2左下第二磨牙,乳牙XA1V27舌背面XA0HQ3舌根背面XA45K9右上第二双尖牙XA1WN1口腔XA1WZ8舌尖XA9QP7左上侧切牙,乳牙XA6DE2牙颊面XA5DM8牙合面XA5CA4右下第二磨牙XA44M8唇沟XA4B13左下侧切牙XA2GE5右上第二磨牙,乳牙XA49C6舌外侧缘XA9A13舌腭弓XA25G3舌根XA8M68牙舌面XA4527硬腭XA8YF6右下第三磨牙XA3EF6左上第一双尖牙XA65E9舌中线XA85K7左上第一磨牙,乳牙XA8YB9舌体背面XA0MG2左上侧切牙XA5MG3下外侧颊沟XA8QV7左下尖牙,乳牙XA7ZA6腭XA46Z4扁桃体窝XA3W20牙切面XA5306右上第三磨牙XA43X2右上中切牙XA2993悬雍垂XA9YA2舌系带XA4UP2牙唇面XA69M6牙槽沟XA8SX3舌交界区XA3021咽腭弓XA8Q87舌体XA8YV5左下第二磨牙XA1SQ7左下第一双尖牙XA8KQ7右下尖牙,乳牙XA1W31右下侧切牙,乳牙XA0XB1左下第三磨牙XA8FK4舌腹面XA93V5 咽
XA8RX5口咽侧壁XA60Q5鳃裂XA88V4会厌谷XA8659口咽后壁XA3MZ0梨状隐窝XA0XK1下咽壁XA4J67口咽XA4NZ9环状软骨后区XA2J67下咽新生儿口、鼻或咽出血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新生儿口、鼻或咽出血(ICD-11编码:KA83.0)是指发生在出生后28天内,起源于口腔、鼻腔或咽部的出血现象。此类出血可表现为单一来源的出血或是多部位出血,通常与新生儿生理特点和潜在病理因素相关。
病因学特征
新生儿口、鼻或咽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包括生理性的因素,也涉及病理状态下的异常出血倾向。
-
凝血功能障碍:
- 出生时维生素K缺乏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为新生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较弱,且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导致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II、VII、IX和X水平低下,从而增加出血风险。
- 其他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如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等,也可能在新生儿期表现出症状。
-
解剖结构脆弱性:
- 新生儿鼻腔及咽喉黏膜较为娇嫩,血管丰富而壁薄,易受机械性损伤(例如分娩过程中产道挤压、吸吮力过大)或感染(细菌/病毒感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而导致出血。
- 早产儿由于肺部发育不成熟,在呼吸支持治疗中使用高流量氧气或其他侵入性操作时,可能造成气道损伤而出血。
-
其他系统性疾病:
- 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糖原累积症)、免疫缺陷状态以及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亦可引起广泛性出血倾向,影响到口腔、鼻腔或咽部。
-
医源性因素:
- 包括插管、吸痰、手术干预等医疗行为直接损伤了上呼吸道组织;或者药物副作用(抗凝剂过量)间接促进了出血发生。
病理机制
-
黏膜损伤:
- 物理性刺激(如硬物摩擦、不当护理)或化学性侵蚀(药物残留)均可破坏黏膜屏障完整性,激活局部止血机制但因新生儿自身凝血能力有限而难以有效控制出血。
-
血液动力学变化:
- 在某些情况下,如心脏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压力增高,促使血液渗出至周围组织间隙形成瘀斑或直接溢出体外。
-
免疫反应过度:
- 当新生儿遭遇外来抗原挑战时,免疫系统激活过程中释放的各种介质可能会诱导微血管通透性增强,加剧局部水肿并促进出血倾向。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见唾液混有血液、鼻孔流出鲜红色液体或发现呕吐物中有血迹等情况。
- 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提示存在更严重的潜在问题需立即处理。
- 若出血量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则需警惕贫血甚至休克的风险。
参考文献:、
